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志願軍向敵人發動的第二次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在運動戰階段打得最漂亮的一仗。這次戰役打得敵人一直退回到三八線,一舉扭轉了戰局,為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志願軍第三十八軍在此次戰役中表現極為出色,特別是一一三師副師長劉海清率領三三七團和三三八團,大膽穿插到三所裏、龍源裏一帶,對保證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為了弄明志願軍參戰兵力和意圖,為發動新的進攻創造條件,從11月6日開始,以部分兵力對志願軍採取試探性進攻,同時實施空中戰役,每天出動一千多架次飛機轟炸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樑。
敵人地面部隊開始試探性進攻後,志願軍將計就計,以部分兵力實施節節抗擊,誘敵深入,主力部隊也隨之向後轉移。
在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後,9日在西線主動放棄了飛虎山一線陣地,10日又放棄博川,東線放棄了黃草嶺。但敵人由於有上次分兵冒進的教訓,行動很謹慎,前進遲緩。
為了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誘敵大膽向志願軍預設戰場前進,志司首長命令各部隊繼續回撤,並停止向進攻之敵還擊。
麥克阿瑟果然被志願軍繼續後撤的行動所迷惑,錯誤地判斷志願軍是“怯戰退走”,並斷定志願軍兵力“最多不過六七萬人”。他還斷定他實施的空中戰役,已迫使志願軍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於是加快了進攻速度。
11月25日,西線各路敵軍被誘至志願軍預設戰場,這時志願軍乘敵人立足未穩,出其不意地率先對推進到寧遠、德川一帶的敵軍兩個師予以迎頭痛擊。
為了切斷敵人的退路和阻止敵人增援,三十八軍奉命取捷徑向三所裏大膽穿插。
11月27日15時15分,一一三師首長命令三三八團為先遣團,全師星夜插向三所裏。三三八團16時出發,具體任務在路上才交代。
帶領三三八團執行穿插任務的一一三師副師長劉海清後來回憶説:“這個距離有多遠呢?有一百四十多里路,一個晚上要走這麼遠。前進途中天一亮,敵人的飛機就來了,一會兒一架,一會兒一架,老這麼過,光顧隱蔽飛機了,就不能繼續前進了。
當時劉海清對各團營幹部説:“根據目前的形勢可以判斷,敵人不一定發現了我們,我看他老是飛過去沒有盤旋,沒有看,沒有偵察我們。也就是説,敵人很可能把我們當作李偽軍部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海清當機立斷,命令三三八團將士去掉偽裝,快步前進,拉開距離。
由於部隊快速穿插,三三八團果然在預定時間之前搶佔了三所裏。
如此一來,處在美軍第八團右翼集團右上角的美軍第二師、土耳其旅、以及右下角的美軍騎兵第一師各部之間的聯繫,就這樣被三三八硬生生地割斷,麥克阿瑟精心籌劃的進攻大計被這個巧妙的穿插行動輕鬆破解。
簡而言之,劉海清帶領三三八團完成的這次穿插奇襲,發揮了“打蛇打七寸”的效果,讓美軍指揮官剛剛發佈的作戰計劃變成了廢紙。
從這個戰例中不難看出,三三八團成功完成穿插任務的關鍵之處在把“機動靈活”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志願軍一開始偽裝前進是為了迷惑敵人,當敵人飛機沒有看出你是他的敵人時,這時如果仍死搬教條,照常偽裝前進,不僅影響穿插速度,也必然會暴露自己,造成穿插失敗。這時果斷去掉偽裝,卻是最好的偽裝。
正所謂“水無常形,兵無常勢”,三三八團這次巧妙的穿插作戰,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機動靈活戰術的典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