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司馬昭很多人對他最開始的瞭解是因為他的父親,因為父親從小就對他有嚴苛的教育,所以他在小時候就知道自己不能過得很普通。在最開始,司馬昭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官,為了讓百姓們能夠減輕生活的壓力,他自主的減輕了百姓的壓力,百姓們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生活,也讓大家對司馬昭產生了感激的情感,覺得他對百姓們就像是他的家人一樣。
沒過多久司馬昭就離開了原有的職位,在曹爽征戰的時期,他看中了司馬昭的能力,所以讓司馬昭作為將軍跟隨着自己一起打天下,在一次敵軍的暗中進攻過程中,他冷靜的做好準備,當時他的決策為整個軍隊的安全做出了很多貢獻,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家開始發現了司馬昭在作戰方面的高超。
司馬懿一直想要把曹爽殺死,想將國家的政治統攬在在自己的手裏,在司馬昭也幫助了父親很多,在那之後,軍隊要對吳國發起進攻,司馬昭率領着軍隊向東行進,但是在這次戰爭中他們沒有取得勝利,在戰爭結束之後,司馬昭詢問這次失敗應該由誰來承擔,當時王儀非常的坦誠,他覺得應該是司馬昭承擔這個責任,司馬朝非常的生氣,因為他也不希望自己揹負這樣的罪名,但是作為將軍,他的責任是無法推脱的,他也因為這次失敗而被撤掉了官職。
甘露元年,曹方想要發動叛變,可是這件事情卻被別人泄漏出去,司馬昭當然知道之後,決定將曹方的皇位轉交給別人,司馬昭也因為參與了這次決策,受到了很高的獎賞。司馬昭升職為大都督,他下令自己的手下在向他上奏軍事的時候可以匿名,這種方式讓他的手下可以大膽的説出存在的問題,而不用怕因為説錯話而受到懲罰。
甘露二年諸葛誕殺死了揚州的刺史,在淮南駐紮了軍隊,諸葛誕擔心會受到夠攻擊,派人去吳國請求支援,司馬昭覺得諸葛誕是一個做事不周全的人,他的這次失敗是必然的,並且司馬昭也預測到了諸葛誕會去吳國請求支援一起聯合起來,這樣一來他們叛變的規模很大,但是卻因為人多而決策的實施會比較緩慢,他可以聯合四方的士兵來制服諸葛誕,並且向皇帝請求讓皇帝親征,因為有皇帝在,士兵們一定更加的賣力氣。
果然就像司馬昭説的一樣,士兵們因為皇帝在背後觀戰,所以大家都拼了命地向前衝。司馬昭預測到了吳國士兵們會從哪條道路趕來,所以早早的佈下了障礙,想要將他們引導進自己的陷阱當中,並且讓士兵們裝作沒有吃飯的樣子,讓他們顯得很虛弱,故意的讓一些人假裝投降敵軍的部隊,去釋放虛假的消息。
在看到了這一場面之後,諸葛誕讓他的士兵們隨意的吃喝,因為司馬昭切斷了他們糧食的供應路線,所以即使沒有了糧食,但是他們也只能挺着,而沒有別的辦法。司馬昭的這一辦法讓他們的處境變得很有利,因為擔心吳國的援兵在背後襲擊,所以他下令從三個方向攻擊諸葛誕,這樣即使諸葛誕的支援部隊趕來,也不至於將他們全都圍攻起來。而諸葛誕因為早就沒有了糧食,士兵們餓得沒有力氣,更不用提在戰場上揮舞着兵器,所以他們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諸葛誕對於這次的失敗感覺到很服氣,因為他沒有想到司馬昭竟然如此瞭解自己,是自己太以為自己聰明瞭,諸葛誕的手下有人想要投降,有的人因為長時間沒有吃飯病倒,司馬昭都向皇帝請求寬容的對待這些投降的人,因為司馬昭的同情也感染了敵軍的很多人,讓他們在這次戰爭中以很少的損失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司馬昭也因為這件事情增加了自己的人氣。
景元四年,司馬昭覺得士兵已經六年了都沒有戰爭的平定會造成他們的懶惰,並且當時吳國也是他們的一個威脅,所以司馬昭覺得可以讓士兵們適當的鍛鍊自己的能力,決定想要攻打吳國,但是因為兩國的距離遙遠,並且還需要造船,這期間的時間會很久,所以他覺得可以先攻打屬地,在蜀國滅國之後的三年內利用自己獨特的地勢,向吳國發起進攻。在説服了大家之後,軍隊從洛陽出發,一路前進着打敗了蜀軍。
景元五年,司馬昭帶領着魏帝在長安駐紮下來,當,司馬昭預測到了與蜀地的戰爭結束之後,許多的士兵們都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鄉,而現在又要幾年才能讓他們見到自己的家人,士兵們一定會心中存有不滿的情緒,如果不好好的安撫他們的情緒,即使有再有力的作戰條件,也並不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所以他向士兵們承諾只要取得了下一場勝利,他們就一定收兵回家,這樣的承諾讓士兵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太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的親人,所以將這場戰爭當作自己的最後一戰,司馬昭的這種辦法非常能夠起到鼓勵人心的作用,也為他們作戰增加了更多的把握,司馬昭為整個國家的安定,付出了太多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