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命改變學生命運的正能量不單薄無力

近來媒體關於麗江鄉村校長張桂梅的報道,真是淚灑互聯網,老師哭着講述山裏女生考大學的艱難,讓我們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在很多地方的沉重和不易,需要山一樣的力量才能讓命運跳出貧困大山。作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雲南貧困大山,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個女老師要做腫瘤手術,張桂梅讓她請假,她説:“能穿衣服,我就回來……”她説:“我的學生可以考到廈大、川大、武大!我們是用命換來的。”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們過得比我好就足夠了。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跳出貧窮,這是人們常説的話,似乎是不證自明的天理,可在很多地方並非如此,“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不僅需要有人去播撒,更需要有人用力去托起,有時甚至要用畢生的投入和生命的代價。張桂梅讓人淚目的山村教育實踐告訴人們,在這樣的大山裏,“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很多時候是以“用命改變命運”的生命投入寫成的,一個人一羣人紮根在大山的命運,換來了一代人幾代人命運的改變。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而是一個個在教書育人實踐中具體的知識分子——在知識是奢侈品的地方,其實是“教書的人”在改變人的命運。城市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體系,使學習成了自然的事,從出生進入這個教育體系,就能享受到知識薰陶和階層流動的命運。而在貧困的大山中不一樣,起點是命運和知識的荒蕪,很多時候一個老師就是一所學校,一個有知識的人就是一種教育和文化象徵,這個人怎麼樣,知識就怎樣,人們對教育的態度就怎樣,就像張桂梅對大山的意義。我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有人首先得用命去拼。

網民用數萬點贊和留言向張桂梅致敬,有的説,何止是救了一代人,這是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您用您的血肉之軀,為學生架起了知識的橋樑。有的説,滄桑刻在她臉上,驕傲洋溢在她臉上,這才是老師啊。培養一個女娃,可以改變三代人,她們的未來是你一手托起的,教育界有這樣的老師守護,民族才有希望。一個網民的留言獲得了很多認同:我們也承認知識可能改變不了命運,世界有很多問題我們都無能為力,可是知識可以給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走出去看到世界其實是多姿多彩的。

期待張桂梅老師能看到這些温暖的留言,讓堅守在大山中的她不感到單薄,而感受到有無數人站在她的身後。不是一兩個生命在燃燒自己去改變山裏娃的命運,而是很多束光在一起簇擁另外很多束光,聚合起一種交相輝映的光芒。每次看到這些用生命在投入的無私奉獻者,充滿敬意之外,都會有某種心疼、心堵和歉疚之感,覺得欠她們很多,害怕感動成為一種自私的悲情審美。千萬不能只是眼睛一酸很快就背過身去,感動之後很快忘記。我們不能只是做一個站在這個“奉獻故事”之外的感動者,不能一次次只是把這樣的新聞當成勵志和感動的故事,而應該跟張桂梅老師站到一起,一起分擔,努力讓“讀書改變命運”不那麼沉重,不需要用命去改變命運,用命運的犧牲去換取命運的改變。

張桂梅老師在大山裏的無私貢獻,燃燒自己而點亮無數孩子的命運,讓她們看到光,是頂天立地並震撼人心的正能量。這個正能量,需要更多人的參與,讓張桂梅老師不孤單,才是不單薄而更讓人温暖的正能量。相比艱難的堅守和張老師憔悴的面容,更想看到媒體報道後各方的參與,當地政府加大投入,當地教育部門在教育資源上的傾斜,更多志願者的幫助。感動是一種易逝的情感能量,很容易在感動之餘產生無力感,只有推動改變才能讓無力者有力。正能量需要不斷的滋養,才能變成凝聚人心源源不斷的精神能量。

除了張老師的堅守,還想看到不斷有後來者接過她的事業,讓“教育改變命運”生生不息。她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走向很多名牌大學。相信這些已經改變命運的人當中,一定會有人選擇回到這裏,成為張老師王老師馬老師,繼續幫更多的人改變命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正能量在命運改變者之間以這樣的方式傳遞,才能成為一種更巨大的綿延力量。

除了張老師的奉獻,還想看到這座大山裏人們觀念和生活的變化。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的不只是讀書人,還有她的家庭和她們生活的環境。讀書跳出貧困,不只是獲得了學歷的人跳到了作為他者的城市成為家鄉人羨慕的中產,留下一個凋零和空心的鄉村,鄉村本身也需要在“知識改變命運”中一起改變,成為美麗和富裕的鄉村。大山很窮,知識不只是把人才送出大山,也應該讓知識在大山裏沉澱,成為鄉村的底色。這樣,知識改變命運的正能量,才不會單薄無力,才是更深沉、更撫慰人心的温暖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6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命改變學生命運的正能量不單薄無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