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要求背誦全文的文言文很多,有的也很難背,讓人苦不堪言。但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則是讓人一眼就愛上了。《滕王閣序》在很多人心中,是當之無愧的古代第一駢文。
王勃是何時寫的這篇《滕王閣序》,一直是一個迷,文史界至少有3種不同的説法。
13歲説
這種説法的依據有兩點:
一是《古今事文類聚前集》記載:“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年十三,侍父宦遊江左,舟次馬當,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二是《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到江西”。
所以有人僅憑藉這兩點,認定王勃是13歲到江西省其父,路過滕王閣作了這篇賦。其實這種説法的問題也有兩點:
其實是有的,王勃老家在絳州(今陝西附近),13歲,本該是懵懂的年紀,可王勃早已滿腹詩書,開始尋找入仕的機會。那一年,他以百姓的身份,用自己最擅長的駢文,給上面寫了一封《上絳州上官司馬書》,可能是年齡太小,沒引起上面的重視。從這篇駢文來看,13歲的王勃可謂是博古通今,引用頗多,沒有很深的造詣,實在寫不出來。如果單論水平來説,13歲的王勃是有能力寫出《滕王閣序》同水準的文章。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一個13歲未成年的少年,是不可能獨自出遠門的。唐朝的出遊並沒想象中的那麼隨便,需要去官府開證明。《唐官市令》記載:“凡度關者,先經本部本司請過所,在京,則省給之,在外,州給之。雖非所部,有來文者,所在給之。”
而王勃的父親王福疇,他曾經任職雍州司功參軍,大致是在陝西一帶,從未有在江西擔任官職的經歷。
所以13歲的王勃去江西省親是完全不可能的,因而,13歲王勃寫出《滕王閣序》也是不可能的。
14歲説
五代王定保則説: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並且編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據《麻城縣誌》(卷十九)載:“閻公伯嶼,(本邑)閻家河人,唐進士。咸亨二年為洪州都督。”也就是説,閻公於咸亨二年當的都督,咸亨二,即公元671年,王勃大約出生在公元650年,此時22歲左右,何來14歲之説?
29歲説
29歲的説法,出自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
《唐才子傳》是一部評傳彙編集,主要記載了唐朝和五代時期一些詩人的簡要生平,用典也頗有考究,多取材自《舊唐書》、《新唐書》。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多大年齡?
其實要想搞明白王勃《滕王閣序》作於何時,我們還要看下王勃的經歷:
16歲時,王勃應幽素科試及第,他的一篇《乾元殿頌》,一下子震驚了唐高宗,直呼王勃為“大唐奇才”。王勃也因此被授朝散郎,也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官員。
朝散郎雖然是個文職,但在當時也算不小的官了,為從七品上,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副縣級官員。王勃經人介紹,在沛王府擔任修撰,官又升了一級,而且王勃還和沛王關係混得不錯。王勃在長安春風得意,也結識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名姓杜的小哥,跟他關係不錯。有一天,這個杜小哥,被任命到蜀州去作少府,王勃送行,寫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然而過了不久,王勃因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觸怒了唐高宗,被貶去官職。隨後他開始四處散心遊玩,作為北方人,南方對王勃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別是江南,歷來都是大唐才子必遊之地。於是王勃去了江南遊玩,但這樣的遊玩讓他越來越覺得空虛,他覺得自毀前程又縱情享樂,似乎有點對不起父親的栽培,於是就打算折回雍州,途中正好經過滕王閣,寫下了千古駢文《滕王閣序》,他在裏面寫道:
滕王閣聚集了一票的文人雅士,大家一起吟詩作對,喝酒談心。王勃離開滕王閣後,突然想到自己還有個好朋友阿杜在蜀州當差,反正自己也沒官當了,不如去看看阿杜混得如何了。
於是王勃沒有直接雍州,而是去了蜀州,在這裏他見到了阿杜,還結交了楊炯等一羣朋友。
一羣人就這樣天天遊山玩水,日子好不快活。
時光飛逝,不覺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萬物逢陽春,王勃經過這段時間朋友的開導,也慢慢的想開了,王勃面對生機勃勃的春日,有感而發,
隨後王勃回到家中,在父親的鼓勵下,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但天不隨人願,他這種被皇帝驅逐的人,又如何參加考試呢?最後他不得不託關係,在虢州謀了個參軍。結果官奴曹達犯了事兒投奔王勃,王勃害怕被連累,就把這個官奴給殺了,然後不僅害死自己,還坑了自己的老爹被貶。
所以,按照正常的邏輯,這篇《滕王閣序》所寫的時間,應該在王勃第一次被逐出京城之後,第二次做官之前,而非第二次做官犯事之後。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説:
弱冠在古代,明確是指20歲。在《禮記.曲禮上》載有:“二十曰弱,冠。” 這句話中,王勃自己説,他和終軍差不多都是弱冠之年,卻無法像他一樣請纓殺敵。
王勃在蜀州寫的《春思賦》前幾句又明確的説:
對此,你怎麼看呢?
本文系【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傳播正能量,為你解讀古今中外、熱點事件背後的故事,帶你看透人間冷暖!點擊關注我!喜歡的可以點贊、轉發、收藏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