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師葛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
每每聽到這樣的句子,一股書香清韻就會在胸腔中湧出,泛起一種對於人世間際遇的點點感動。
王勃畫像
這是千古傳誦經典的力量,也是一個才氣絕倫靈魂對我們所引起的精神共鳴。只有真摯純粹的人格才能寫出打動世世代代中國人的不朽篇章。
《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只活了二十九歲,一生既短促又精彩。
讀其文而想見其人,探索王勃的一生,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感慨!
一、家世顯赫,少年英才,仕途早顯。
王勃,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人(山西河津人),他的祖父是隋唐之際的大學者王通,叔祖父則是唐代五言律詩奠基人王績。王家自梁代以來,世代都是高官顯宦,儒學積累深厚,説得上家學淵源。因此,王勃從小就擁有了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王勃天資聰穎,六歲就能寫出優美的文章。有長輩讀到王勃的文章,發現對於經典義理的闡述很到位,而且詞句優美,水平與兩位哥哥不相上下,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出自於一個六歲小兒之手。很快王勃的神童之名就不脛而走。王勃父親的朋友杜易簡有一天稱讚他們三兄弟説:“這是你們王家的三棵樹啊!”
王勃畫像
王勃並不滿足於自己在文學上的天賦,他刻苦鑽研先賢留下的經典著作,學問大進。九歲的時候,他讀到顏師古所作的《漢書注》,發覺其中錯謬的地方很多,便寫了一篇《漢書指暇》來訂正其中的錯誤,小小年紀就有很深厚的學養。十歲的時候,王勃將六經掌握得很熟。在正統儒學經典學習之外,王勃還於十二到十六歲之間,前往長安跟曹元學習醫術,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並且旁及奇門遁甲、風水命理知識。現代人喜歡説:“最怕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王勃正是這樣的人,他勤奮的學習各種知識,小小年紀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滕王閣
唐高宗麟德元年,官員劉祥道奉旨在關內巡行,順便為朝廷查看當地優秀的人才。王勃主動抓住機會,給劉祥道寫了一封信,來展示自己才華。劉祥道讀完王勃的信,十分欣賞,便向朝廷推薦王勃。
於是王勃便參加幽素科舉中了第,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職。王勃這個時候還未及冠,不到二十歲。朝散郎屬文職,品階不高。王勃積極在任上發光發熱,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才華。高宗乾封初年,王勃赴皇帝殿進奉《宸遊東嶽頌》;東都洛陽乾元殿營造成功,他又進奉《乾元殿頌》。王勃才思敏捷,行文優雅清麗,深受高宗器重,一時文名重於朝野。
二、遊戲之作,讓王勃仕途遭受第一次挫折。
沛王李賢是高宗李治的第六個兒子,十分喜愛文學,也極愛與文人雅士來往。聽到王勃的名聲之後,便招徠王勃為府上修撰。
李賢喜愛王勃的才華,很看重王勃,經常與王勃談話,有什麼事情也帶着王勃去參加。王勃感恩於李賢的賞識,積極為李賢出謀劃策。
當時,唐朝宗室王子們都十分迷戀一種“鬥雞”的遊戲。鬥雞遊戲至少在周宣王時期就已經存在,人們利用雞在發情期好鬥的特點來進行比賽,原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娛樂活動。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都是這項遊戲的忠實擁躉,兩人經常一起鬥雞。王勃知道沛王的這項愛好之後,有意寫了一篇遊戲文章《檄英王雞》,以此展示自己的才華。
這個事情傳到高宗李治的耳裏,惹怒了李治。英王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治向來對武則天寵愛深重,覺得王勃所作的這篇《檄英王雞》是有意挑起二王相爭,就下令將王勃哄出王府。
臨川夢
王勃本意是要討好沛王,卻不料觸動了高宗李治的敏感神經,這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
但是另外一面也可以看出王勃年紀輕輕,缺乏在官場上的生存智慧。當時,高宗李治過分偏愛倚重武則天,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情。王勃無視這個事實,公然寫出《檄英王雞》。這在喜歡尋章摘句、數黃論黑的惡劣政治環境下,就是對“檄英王”三字斷章取義,都足夠令王勃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王勃畢竟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閲歷既少,又鋒芒畢露,一身才子病,不懂得藏拙之道。但古往今來有大才的人,都是心高氣傲,不會注重小節,不屑於官場的猥瑣伎倆。
三、始亂終棄,陷入殺人案中。
然而被人哄出王府,也讓王勃感到難堪。他帶着滿腹鬱結,去四川劍閣散心。
王勃登上葛憒山,眺望遠景,彷彿看到了當時蜀魏交鋒的慘烈場景。浮思萬千,遙想起諸葛亮的功業,不禁為之神往;而自己眼下仕途不利,又不免黯然神傷。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促使他寫下詩歌來展現自己的情懷。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勃聽説虢州盛產草藥,他又對醫術有所研究,覺得這是個理想所在。便託人找關係走後門弄了一個虢州參軍的職務。
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之後,王勃沒有吸取到上一次的教訓,仍然是恃才傲物,我行我素。與同僚關係搞得十分緊張。一些同事看王勃心高氣傲,鋒芒畢露,心裏也很是嫉恨。
王勃很快又碰到了麻煩事情。有個官府的奴才曹達犯了罪,王勃想保住他。便把他藏在自己的寓所。過了一陣子,害怕事情暴露牽連自己,居然把曹達殺了。
李治畫像
過了一陣子,王勃的同僚們弄清楚了這件事情,對於“情商低”“不會做人”的王勃,他們自然不會心慈手軟,而是選擇落井下石。添油加醋之下,王勃被判為死刑。
也有人説,王勃這個殺人案完全是被同僚們所陷害。但是,王勃這件事情的確做得不夠地道。既然收留了別人,就應該從始至終的庇護他。如果發現是別人陷害自己,為何不送官呢?何必傷人性命。説王績在這件事上表現的畏怯、不智、不義、戀權怎麼都不會過分。孔子説:“一個人若不能長久保持他的操守,也許會蒙受羞辱吧!”王績首先因為義氣而收留了別人,最後又因為害怕丟失官位而破壞了義氣。所以他遭受了大家的恥笑,王勃也無地自容。孔子説的話,真是一點都沒錯。
最終,王勃還是沒有死去,因為當時皇帝發佈了大赦的命令。王勃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只是丟了官職。但王勃的老父親王福疇卻受了兒子的牽連,被貶為交趾縣令,在南蠻荒野之地任官。
父親被貶,對王勃的打擊是最重的。王勃畢竟是一個飽讀聖賢書的儒家門徒,天性純孝,老父遭難,讓他痛苦萬分。
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從這封信中,我們能看出王勃對於連累父親極大的不安與愧疚,讀之動容。
兩次仕途的不順,同僚師友們的冷嘲熱諷,讓王勃陷入極大的恐慌,極大的自我懷疑之中,本就敏感的他變得更加敏感了。
四、南昌故郡的生死絕唱。
出獄之後,王勃在家靜養了一年。這個時候,朝廷再度向他發出邀請,恢復他的舊職務。王勃此刻卻對做官充滿了畏懼,沒有接受。
公元675年,王勃從洛陽出發沿着運河南下,前往交趾看望老父親。
路過鍾陵,被都督閻伯嶼邀請參加宴會。
原來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前晚就已經命令自己的女婿作了序,想趁機藉此在一眾賓客中誇讚。待賓客聚齊之後,便拿出紙筆給每個賓客,請他們為滕王閣寫一篇序。眾賓客知道閻公的用心,便都推辭不敢作。紙張傳到王勃那裏,王勃不知道是沒有看到一眾人不願意寫是為了保全閻公面子,還是突然文思大起,一時技癢難耐。居然沒有推辭。
滕王閣序
閻伯嶼一看滿座賓客,就這個小子不識趣,心中暗暗生悶氣,但又不好表現出來。便藉口去上廁所,離開現場。暗中則下令下屬窺視王勃的文章,隨時稟報。閻公要看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到底有何才學。只要發現文章不當的地方,他就會出來羞辱王勃,好好嘲笑他一番。
王勃拿着紙筆,一時之間,遠大高尚的理想與坎坷艱難得人生際遇交織在王勃心頭。百感叢生之下,提筆就寫。
下屬回來報告閻公,説王勃第一句為“南昌故郡,洪府新都。”王公道:“開頭不過常用手法,平平無奇,老生常譚罷了,看來這小子也不過如此。”第二次來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臉上不屑的神色消失了,沉吟不語,似乎這巧妙的構句令他陷入了思索。三次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的眼睛射出震驚的光彩來,拍案叫絕道:“這小子可真是個天才。”連忙趕到現場,請王勃將文章寫完。將要在眾賓客面前誇讚女婿的事情拋諸腦後,賓主二人盡歡而散。
《滕王閣序》是千古名篇,文章辭彩華美,描景寫志,吐露出王勃的胸襟。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滕王閣序
王勃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的四個典故,來抒發自己滿腹才華卻仕途坎坷的憤懣之情。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則表明了他不會就此沉淪,還會繼續積極的建功立業。
王勃此刻不過二十九歲,人生才剛剛開始,他本應該可以有更大的作為,更大的舞台。
可惜世事常常不如人意,公元六七六年,王勃到了交趾,見到父親王福疇。王勃的到來,給父親帶來了慰藉。在父親處待了一段時間以後,王勃便返回歸途,準備重新奮起,一展胸中抱負。
不幸的是,當時是夏季,南海風勢很大,水流又急,王勃不幸掉入水中的驚悸而死,一代傑出的文學家就此殞命。當時他不過才二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