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實人造反記: 聽媽媽的話不當老大當小弟, 最後封侯, 孫子娶公主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秦末是一個紛爭的亂世,千古一帝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胡亥一陣亂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並由此掀開反秦起義的序幕。


起義浪潮洶湧無比,立國僅十五年的大秦王朝在它的衝擊下轟然崩塌,秦朝滅亡以後,西楚霸王項羽傲視天下,舉辦封王大會,進行分封(雖然還有個名義上的義帝,但不過是擺設而已),劉邦被封為漢王。

之後劉邦蟄伏了一段時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項羽展開爭霸並取得最終勝利,建立了漢朝。項羽死後,楚軍中並沒有幾個為他拼命的(肯拼的基本都死了),那些將領大多投降了劉邦,有些甚至還為漢朝立下過功勞,陳嬰就是其中一員。

陳嬰是東陽縣人,讀過一點書,所以在縣裏謀得一個令史的職位,這是一個很小的職位,但比起廣大的平民,他也算是一號人物。而陳嬰為人敦厚,待人接物講究誠信為本,做事又謹慎,所以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縣裏很有名望。


如果天下太平,陳嬰估計也就作為敦厚長者過完這一生了,但後來天下有多亂大家也知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戰火幾乎燒遍華夏大地,陳嬰也沒能置身事外。

一陣起義風颳遍大秦,東陽縣也不例外。東陽縣一幫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聽説了陳勝吳廣的起義後,一拍桌子,就三三兩兩開始匯聚,竟然達到數千人。

這麼多人聚集,官府不可能沒有察覺,不過還不待官府做出動作,這幫年輕人就一擁而上,衝進縣衙,殺了縣令。然而,殺縣令只是這些人心中的不滿集中爆發的結果,完成此事後,一羣人霎時失去了目標,變得羣龍無首。


縣令已死,他們已經成了實打實的叛軍,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可大家沒幾個識字的,對未來也沒有規劃,這怎麼行?一羣人商議後,決定選出一位首領。那幾位領頭的又由於年輕威望不足導致不相上下,分不出誰該當首領,所以一時間,他們連人選都沒有。

這時候,名氣很重要,不知道誰提到了陳嬰的名字,大家一聽,全部贊同,於是一羣人來到陳嬰家門口,請陳嬰擔任他們的首領。

陳嬰是個老實人,相當老實,平時連騙人都不會,更別説造反了,他連連推辭,一再説自己沒能力領導不了大家。幾個領頭人聞言,眉頭一皺,看向陳嬰的表情就不怎麼對勁了。


陳嬰老實,但不傻,他看着家門口黑壓壓的人頭,再看幾位領頭人眼睛裏若隱若現的兇光,嚥了口唾沫,無奈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要是不點頭的話,估計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這幫傢伙可是連縣令都敢殺的,何況他一個令史。

有了首領以後,這幫人也就有一番樣子了,立刻進行擴招,很快達到龐大的有兩萬人。有了隊伍,就要對下一步進行規劃,陳嬰也沒指揮過這麼多人,就向之前的幾個領頭人詢問。

這幾個年輕人大字不識一個,感覺兩萬人很多,吵吵嚷嚷想要立國,要擁立陳嬰稱王,他們就是開國功臣。同時對於軍隊建設,他們還提議軍隊名為蒼頭軍,用青巾裹頭(很有幾分後世黃巾軍的味道)。


陳嬰一時拿不定主意,一臉愁容回到了家裏。陳嬰的母親見他愁眉不展,就詢問原因,陳嬰告知母親事情的原委,其母聽後,對陳嬰説:"我嫁到你家這麼多年,從沒聽説過你祖上有過貴人,如今你驟貴,怕是不祥。與其自立,不如投靠他人,這樣成功可以封侯,失敗也可以逃跑,畢竟你不是主使。”(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陳母對於人生哲理的認識的確深刻,陳嬰深以為然,斷然拒絕稱王的建議,準備投靠別人,但是,投靠誰好呢?經過一番比較,陳嬰帶着自己的全部家底共計兩萬餘人,加入了項梁的隊伍,成了項梁的小弟。

後來項梁聽從范增的建議立熊心為楚懷王,項梁自封武信君,小弟陳嬰也被任命為上柱國,封五縣。


沒多久項梁由於輕敵戰死,項羽繼承了他的位置,陳嬰毫無二心,轉身就跟在項羽麾下,幾經征戰,但功勞不大。再後來項羽自刎於烏江,陳嬰投降劉邦,從此隨漢軍征戰,也立下不少戰功。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陳嬰獲封堂邑侯,雖然在漢高祖的功臣列表中,他是數一數二(倒數)的存在,但能夠封侯已經説明他戰功不錯了。

雖然爵位低,封地也僅六百户(倒數第二),但陳嬰知足常樂,安心做事。後來被任命做為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丞相,封地加到一千八百户。

陳嬰是個老實人,很有自知之明,雖然能力有限,但卻安然度過秦末亂世,獲封侯位,當了十八年的堂邑侯後壽終正寢,諡號安侯。


或許陳嬰的顏值不錯,他的後代也充分遺傳到這點,所以陳家屢次成為皇室的聯姻對象。當陳家默默無聞熬過漢初的權力動亂時,家族的巔峯時刻來臨。陳嬰之孫陳午為堂邑夷侯,娶館陶公主劉嫖,曾孫陳蟜封隆慮侯,娶隆慮公主,曾孫女為孝武陳皇后,也就是金屋藏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