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字理識字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語言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充分挖掘識字的趣味性。”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左右的漢字,只第一學段就要認識1600—1800個左右。

那麼漢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重點,識字任務重,如果此時用機械重複的方式勢必使我們的課堂索然無味,

而一些淺表性的研究也不能對漢字深層次的含義進行理解和弘揚,它作為中華優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彰顯他的優勢,是我們一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制定組成員陸志平先生在《語文課程新探》一書中也指出:根據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識字的序列,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了,也肯定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彩答案的課題。字理識字法就是根據漢字的構字的表意性特點,從漢字的音、形、義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而在眾多的識字方法中,字理識字是低年級學生認讀、學習生字的有效方式,對於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將字理識字教學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做了如下嘗試:

一、圖示識字法

圖示識字法是指用圖畫將漢字的本義表現出來,這種方法適合教學象形字,圖示的作用重在解決對漢字的溯源問題,在古文字階段,象形字就像一幅單筆勾勒的簡筆畫,就是根據物體的表象勾勒出來的,一望而知其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強的直觀性。

部編本教材就是用了“圖片——古文字——楷書”這樣的編排方式,在教學“山”這個字時,我們就可以指出:孩子們你們注意看,中間的是主峯,高高地聳立,所以我們寫中間那一豎的時候要拉的長一些,而旁邊的是側峯,要矮一些,那麼我們就要寫的短一些。因為圖畫形象具體,有利於將漢字的形和義緊密聯繫起來記憶,可以加深對漢字本義的理解。

二、歌謎識字法

我們把要學習的漢字作為謎底,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述漢字的特徵或漢字所指事物的特徵作為謎面,讓學生在猜謎的遊戲中完成學習。在歌謎識字法中,謎面內容要做到觀點正確,思想健康,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能啓發孩子智力,讓孩子根據謎面運用推理,判斷的方法猜準謎底;同時有別於社會上的文字遊戲,要通過識記漢字形義的目的。

如我們在學習“朝”這個字時,左半邊上面和下面的“十”就像草叢,早晨東邊露出半邊臉的太陽被天邊的小草淹沒了,而西邊的殘月還依稀可見,這時就可以説“太陽草裏藏,殘月掛天邊”,這個時候就是早上。如果像有的老師説的:看“朝”這個字,分開來説就是十日十月,那樣就完全沒有説清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割裂了字形和字義的聯繫。

三、演示識字法

演示識字法是指用動作演示來表示字的音、形、義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繫,這種方法對於培養低段孩子的的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上,眼睛也可以叫雙目;學習“掰”字就可以用兩隻手把物體從中間分開;學習“滅”字時,先點燃一根火柴,然後用一塊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這樣通過動作演示,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字形,還理解了字義。

還有其他的一些表示動作的字,都可以讓孩子們來演示一下,比如盯、望、笑、哭、縱橫捭闔這樣,在孩子的表演中就加深了對這些字的印象。

四、聯想識字法

在析解字理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想象,以加深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有些字還可以採用一些奇特的聯想方法。如我們在學習“轟”這個字時,就可以這樣解釋:大家注意看,“轟”這個字上面是一架馬車,下面兩個“又”是説又有了兩架馬車,一共有三駕車行駛在路上,古代的馬車可是有幾匹馬一起拉,發出轟隆隆的響聲,這樣的解釋就把這個字的字形和字義都解釋出來了。

在學習“棗”字時,我們可以這樣説:大家看這個“棗”字,上面是一棵棗樹,這棵樹上的棗熟透了就掉下來兩顆又紅又大的棗子,大家看樹下有什麼?對就是兩個點,它就代表了樹下的兩顆大棗啊!同學們記住了嗎?我們根據字形和字義引導孩子進行合理的想象,就牢牢記住了這些字,也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促使他們在學習別的生字時也能展開合理的想象。

五、描述識字法

教師運用精煉的語言闡明漢字構形原理,這種方法多適用於會意字以及形聲字的教學,描述識字法是在圖示法的基礎上,通過對漢字本義的解釋,用生動、兒童化的語言表述出來,從而讓孩子們領會漢字組構的意圖。

如我們在學習“斬”字時,就可以這樣介紹:孩子們,如果一個人犯了大錯,判了死刑就要斬殺他,古代的第一種方法就是找五輛車,把他車裂,所以左邊是車;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尖斧頭斬殺他,所以右邊是個斤。在學習“牧”字時可以這樣説:看這個字,如果你家裏有幾頭牛,你就要去放牧,所以左邊是牛字的變形,右邊的“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與牛合起來指手拿鞭子放牛,就是牧的意思。我們用細緻的描述瞭解了這個字的特點。

六、故事識字法

故事識字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是指用簡短有趣的故事闡明字理的方法,在這裏故事不能過長,不能喧賓奪主,影響課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同時能給孩子以深刻的啓發,能讓孩子懂得生字的音、形、義特點。

如我們在教學“家”字時,就可以通過故事闡明字理,介紹古代先民的遊獵生活習性以及養豕定居為家的情況。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家的構字,還了解了人類生活的演變歷史。如教學“闊”字時可以給學生講述三國時期楊修給曹操花園門上寫“活”字的故事,故事識字法趣味十足,能夠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比較識字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近,而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這些生字呢?就可以通過比較異同,抓住特徵,強化識記。首先:進行整體比較,如“束”和“朿”的區別,從字形上整體比較,“朿”就是刺的意思,中間不封口的部門就像沙棗樹上的刺,扎手啊!而束就沒有這個意思,所以他的中間部分是封口的。

其次,是對聲旁進行比較,如“架”“梨”“柴”等,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其共同點都是形旁都是木,本義都與木有關,其讀音都與聲旁有關。再次,是對形旁進行比較,如“鍾”“種”“腫”“衝”,我們把他們放在一起,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聲旁都是中,其讀音從“中”字上就能得到提示,而本義則與不同的偏旁有關。

字理識字法在識字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把漢字作為音、形、義的整體,引導孩子去品味、去琢磨、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愛上古文字、愛上我們的小學語文識字課堂,

讓我們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挖掘出漢字中藴含的真善美,準確把握小學生識字的側重點,摸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識字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從而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24 字。

轉載請註明: 淺談字理識字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