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懸案 到底是誰殺了宋教仁!
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是民國曆史上的一樁懸案。一百年來,不斷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尋找刺殺宋教仁的幕後兇手。此前,曾先後有人提出了“袁世凱説”、“趙秉鈞説”和“陳其美説”等結論,但學者尚小明卻説,由於研究者沒有“充分佔有史料,並以嚴謹的態度為之”,導致各種結論均有破綻,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宋教仁(1882—1913),字鈍初,號漁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2013年,正值“宋案”發生百年,本打算寫一篇論文的尚小明發現,“過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實是一部失敗的歷史”,研究者甚至連宋案的基本案情都沒能準確把握,更不用説案件細節了。於是他決定研究到底。跑遍各大檔案館,尋找與宋教仁案件相關的檔案、電報、書信、報紙新聞、時人文集以及相關的研究著作,他抽絲剝繭,尋找線索,最終得出了迥異於前人研究的結論。
經過五年時間,尚小明最終寫成了五百餘頁,54萬字的著作《宋案重審》。
尚小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著有《清代士人遊幕表》《留日學生與清末新政》《北大史學系早期發展史研究》《宋案重審》等。編有《立憲團體》《山東諮議局》《山西諮議局》《國會請願運動》等資料集。
撰文 | 新京報特約記者 宋晨希
百年宋案研究史,是一部失敗的歷史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宋案重審》的結論,那就是“宋教仁遇刺案”的幕後主使其實是時任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趙秉鈞的秘書洪述祖。
《宋案重審》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2月
這看似簡單的結論,背後卻要有大量文獻檔案的支持,以及在深厚史學素養積澱下進行的合理分析。
該書的開篇,尚小明將錯誤結論的出現歸結為學術性探究屈指可數,對案情分析過於簡單化,核心證據從未真正受到重視,以及大量史料未被髮掘利用這四個原因。
尚小明認為,此前研究宋案的專業學者的研究特點是:
先平鋪直敍宋教仁被刺前後情形,然後就誰是刺宋主謀這個核心問題,幾乎不加分析,直接表明看法,內容陳陳相因,材料大同小異。説到底,就是偏於記述而非分析論證,因此,所述結論很難令人信服,甚至難以找到些許可給人啓發之處。
在尚小明看來,此前宋案背後的主謀之所以會被錯誤地認為是趙秉鈞、袁世凱,除了受革命史觀的影響,毫無保留地接受了國民黨方面的研究結論外,就是忽略了宋案發生之前一系列的有關事件。
由此,尚小明在對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所藏《前農林總長宋教仁被刺案內應夔丞家攫獲函電文件檢查報告》進行深入細緻的解讀之後,提出“宋案”≠“刺宋案”,而是要與“刺宋”之前所發生的如收撫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操弄憲法起草、構陷“孫宋黃”、“匿名氏”攻擊、低價購買公債等一系列情節相聯繫。從歷時性的角度考察洪述祖命人暗殺宋教仁的動機。
1913年3月22日凌晨宋教仁瞑目後,黃興言,“俟穿衣後再行攝影,以符宋君之光明正大。”範鴻仙言,“宋君遭此慘劫,不可不留歷史上哀慟紀念,居正贊成,遂赤上身、露傷痕,拍此一照。”
“宋案”≠“刺宋案”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作為總統的袁世凱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下令解散此前反清的秘密會黨,宋案的主謀洪述祖就是在受命解散秘密會黨的過程中與共進會會長、後來刺宋的直接執行者應夔丞建立了聯繫。
與此同時,1912年12月,上海的國民黨激進派發起組織“歡迎國會團”,要求正式國會在南京召開,試圖擺脱袁世凱的控制。這一倡議,自然引起了袁世凱的反對,洪述祖 “乘機運動當局”,提出親自南下,與應夔丞調查並解散了“歡迎國會團”。
洪、應二人本打算炮製一篇敗壞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等國民黨領袖的文章。然而令洪述祖沒想到的是,文章還沒出來,“歡迎國會團”的發起人已經向袁世凱政府投誠。最終,無路可走的洪述祖,才有了拼死一搏派人暗殺宋教仁並藉機謀利的想法。
全書的邏輯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史料支撐和嚴密的邏輯論證。尚小明尤其強調清代“乾嘉學術”對自己的影響:
乾嘉學者從小學(語言文字學)入手的治學方法無疑在今天仍可給歷史研究者以啓發。我並不是説今天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者一定要像乾嘉學者那樣,首先去做文字(形體)、音韻、訓詁研究,而是説,歷史研究者面對每一條史料,都應當有乾嘉學者那種對語言文字高度重視的自覺,應當從每個字、詞、句乃至語法、語氣等角度入手進行精密解讀,如此方能將史料當中所藴含的各種內涵揭示出來。倘若對史料只是得其大意便據以立論,那麼,無論其觀點多麼驚人,都是經不住檢驗的。
不過,尚小明仍擔心自己的著作能否被讀者準確理解。他説,由於《宋案重申》中考證佔據了大部分篇幅,有些讀者可能沒有耐心讀下去,或者只記住一個結論,導致斷章取義。有些讀者可能隨意翻一下,就斷言“宋案”與袁世凱、趙秉鈞等人毫無關係,這其實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雖然“刺宋”環節與袁世凱、趙秉鈞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他們與“宋案”其他環節有關,而這些環節是導致“刺宋案”發生的直接原因。
1913年4月28日趙秉鈞所發批駁宋案證據的自辯“勘電”底稿(原件藏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對話尚小明
宋案研究的唯一途徑,是立足於可靠證據
新京報:你研究“宋案”的突破點,是你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的《前農林總長宋教仁被刺案內應夔丞家攫獲函電文件檢查報告》(後文簡稱《檢查報告》)。這份檔案之前就已經公佈,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從中發現歷史真相,你是如何通過這份檔案得出了“宋案”真實的結論?
尚小明:《檢查報告》共53件,是當年上海租界捕房從應夔丞家中搜出的,被認為是與刺宋最有關聯的文件,經江蘇都督程德全、黃興等人檢查、蓋印並略加説明後公佈。其內容凡研究宋案者無不知曉,但百餘年來卻一直無人能正確解讀。
《宋案重審》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首先根據該核心證據確立了“宋案≠刺宋案”的認識,明確揭示宋案其實是由多個案情次第演進與交錯進行而釀成的複雜案件,然後結合其他史料對各個案情逐一進行嚴密考證,特別注意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各個案情之間的關聯揭示出來,從而使包括刺宋在內的每個案情都可以在宋案全局中得到既有史料支撐、又符合當時政情的解釋。
當時報刊上的“謀殺宋先生之關係者”。
新京報:你在《宋案重審》中提到“宋案”是由解散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等組成的。在民初的黨派鬥爭中,秘密結社對於政治發展有什麼影響?
尚小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之一,便是會黨等反清秘密組織。早在1895年孫中山策劃廣州起義時,就曾利用過會黨。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在各地發動的起義中,也多次利用會黨或以會黨為主要力量。
1911年上海光復之役,陳其美也利用過青幫和紅幫。1912年7月建立的共進會,其前身就是青幫、紅幫和公口等會黨組織。共進會名義上為政黨組織,實際上未脱幫會特性,開堂放票仍是其慣常做法,對地方治安構成很大威脅。因此,不僅袁世凱要取締它,國民黨當時為了與袁世凱合作,也不願再與之為伍。從歷史研究者的後見之明來看,國民黨在當時未能對共進會採取積極改造或拉攏策略,使其成為國民黨中一員,似乎是一大失策,走投無路的共進會因此倒向了袁世凱一方。宋案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
《宋教仁日記》
作者: 宋教仁
編者:中華書局編輯部(劉泱泱校訂)
版本: 中華書局 2014年5月
新京報:你認為,洪述祖刺宋的目的是打擊國民黨。那麼,當時國民黨內部的鬥爭問題是否也比較嚴重?
尚小明:洪述祖是袁世凱之私人,他刺宋的原因,除了藉機獲取私利,以及因構陷“孫黃宋”計劃失敗受到袁世凱嘲笑、急需給袁世凱一個交代外,也是因為他的政治主張與袁一致,而與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不同。洪述祖刺殺宋教仁的大背景則是在臨時政府向正式政府過渡的關鍵時期,袁世凱與國民黨的權力之爭日益尖鋭化。
就國民黨自身狀況而言,從其前身同盟會時代起,內部就有不同派別。進入民國後,圍繞實行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國民黨內部意見並不一致;在對待袁世凱的問題上,也有激烈派與穩健派之分。但總體而言,國民黨內派系之間的分歧並非根本性或敵對性的。
近年來,一些人刻意誇大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聲稱宋教仁死於國民黨內訌,其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一、持此論者缺乏鑑別史料真偽的能力,盲目輕信案發當時政府方面及其輿論喉舌所編造的陳其美、黃興等人殺宋説;二、持此論者頭腦當中的反“革命”思維作怪;三、持此論者不具備解讀宋案核心證據的能力,因此虛晃一槍,另作所謂驚人之論。此類論者無一例外都是業餘研究者,但他們的文字卻藉助網絡宣傳,流傳甚廣,誤導了許多讀者。必須強調,宋案研究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立足於相關可靠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