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行倉庫保衞戰:423人面對日寇死戰四天四夜,激勵民眾抗戰報國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近日,正在熱映的影視劇《八佰》,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熱議話題。它是一部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的戰爭鉅製,其精良的製作、宏大的場面、煽情的故事情節及演員們的精湛演技,無疑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視覺盛宴和心靈上的觸動,使身處和平年代的人們,重新回顧了那段恥辱、悲壯、可歌可泣的歷史片段。

然而,真實的歷史情節與宏大的影視鉅製之間,卻存在着巨大的區別。

1937年10月底,中日淞滬會戰進入尾聲,雙方先後投入近100萬部隊,已經在上海激烈交戰了兩月有餘,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相對而言,國軍的死傷更為慘重,戰線也在不斷後移。截止25日,國軍在閘北地區已經無法組織有效防禦,故爾將主力後撤至南翔及吳淞江一帶,重新部署防線。

但是,在作出此項決定時,國民政府也面臨着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11月初,九國公約會議將在日內瓦召開,國民政府意圖通過國際聯盟,對日本的侵略行為進行制裁。如果此時公然放棄閘北地區,勢必在會議上不好説話,也無法對日軍的罪行進行有力地控訴。

於是,就衍生出了以一個師的代價固守閘北,“儘量爭取時間,要敵人付出血的代價,喚起友邦同情”的想法。

當時,奉命留守的是國軍德械王牌第88師。可是,在師長孫元良的一番討價還價後,從一個師變成了一個團,即第88師第一團。然而,在發佈命令時,孫師長又一次打了折扣,只留下了第88師第一團第一營,駐守與公共租界僅有一街之隔的四行倉庫,完成此項政治與軍事兼備的阻擊任務。

根據該營營長楊瑞符發表的《孤軍奮鬥四日記》中記載,參與此項任務的第一營,就是一個正常建制單位,下設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總兵力共有423人,輕重機槍33挺。之所以在某些文獻中稱其為加強營,無非是進駐四行倉庫時,臨時增配了兩挺高射機槍而已。而對外宣稱八百人,也只是迷惑敵人的一種手段。

四行倉庫戰役,從10月26日夜開始到30日夜撤離,31日被日軍佔領,整整進行了四個晝夜,這顯然沒有完成蔣介石要求的,“妨害敵軍之前進”至少十天的目標。另外,四行倉庫的戰鬥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慘烈,雙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多,飛機、重炮、坦克這樣的重型武器也沒有參戰。

究其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當時閘北的大部分地區都已淪陷,只剩下四行倉庫以及個別堅固的建築物中,留有少量的國軍堅守,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轉移至吳淞江和南翔一帶;

二、由於四行倉庫緊臨公共租界,日軍早期對國際聲望也頗有顧忌。所以,投入戰鬥單位時,在兵力與火器上,並沒有投入過多的力量。

不過,正是由於四行倉庫的特殊地理位置,雖然沒有完成國民政府想要“博取友邦同情”的政治目的,也沒有給中國抗戰贏得任何國際上的有利支持。但是,這場戰役卻在國人心中,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影響。

八百壯士與日軍的戰鬥,開創了當年一個前所未有的模式,那就是“現場直播”。

躲在公共租界中的中國公民和各國記者都是此場戰役的親歷者,他們站在安全地帶,通過照相機和犀利的文筆,以報紙為載體,將“八百壯士孤守上海,勇挫敵軍”的英勇事蹟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使各地的抗戰志士們為之振奮,紛紛投入到抗戰報國的戰鬥中來。

縱觀歷史上的《八佰》,所起到的現實爆炸性效果,遠比它最初的政治目的要強千萬倍。

參考書籍:《淞滬會戰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