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與戚繼光皆是明朝大將 在思想上有何差異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俞大猷與戚繼光

明朝有兩位軍事家和武術家,他們在當時被稱為“戚虎俞龍”,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明朝的安定而努力,這兩位戰功顯赫的大將便是俞大猷和戚繼光。

俞大猷與戚繼光皆是明朝大將 在思想上有何差異

俞大猷畫像

二人經常一起對抗倭寇,一塊保家衞國,經過長時間的朝夕共處,他們會有很多的共同點,當然他們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因此也會有很多的分歧和不同點。

先來看一下兩人的共同點。這二位的家世、經歷、功績、著作均差不多。兩人均出生於習武家庭,戚家的名望稍微高於俞家;均有過軍旅的生涯;主要的戰績都是抗擊倭寇,為邊疆的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職位處於同一個等級;都喜歡讀書和寫文章,能文能武的儒將。

他們也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中的軍事思想就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關於治軍方面的思想,戚繼光賞罰分明,紀律嚴格,士兵沒有一個是不聽從命令的,俞大猷主張賞在先,罰在後,關心民生,治兵重節度。其次,對於練兵方法的不同,雖然兩人都強調練兵先要練膽,不過俞是從練技藝入手,戚是練心入手。

另外,關於軍備思想的不同,俞要求的是精兵利器,他把原來兩個士兵吃的糧食改成給一個士兵,來提高部隊的質量。但戚更注重實效的問題,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要害才是最重要的。總體來講,雖然他們的不同之處非常多,但他們的目標都是同一個,就是報效祖國,為祖國清除憂患,確保邊疆的安全。

俞大猷怎麼讀

猷( yóu),歷史上曾是“猶”的異體字,讀音也與“猶”字相同。後來,“猷”與“猶”字分化,“猷”字有“記錄”“謀略”等意思,而“猶”則是“猶豫”“猶如”的意思,兩者的意思也有很大的不同。

俞大猷與戚繼光皆是明朝大將 在思想上有何差異

俞大猷畫像

猷的部首是犬,總的筆畫有13畫,根據出處不同,猷的漢字字義就有很多種。一個種意思是“計劃;謀劃”,出自《書·盤庚上》的“聽予一人之作猷”。第二個意思是“道;法則”,出自《詩·小雅》的“秩秩之猷”。第三種意思是“功業、功績”,出自《睢州志·藝文》的“黻黼楓猷,爭光日月”。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人物的名字中帶有“猷”字,俞大猷就是其中一個。俞大猷,晉江人,明代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和武術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都在抗倭,為保衞國家的安全而兢兢業業。他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戰無不勝,能把敵人嚇退,為明代掃平了多年作亂的倭寇。

俞大猷儘管戰功赫赫,但他常被他人誣陷而被免去官職,有時自己的軍功還被其他人給冒充,但他並沒有憤怒,一心只為明朝,仍然全力抗擊倭寇。俞大猷在作戰中發現善於敵人的缺點,當倭寇只善於陸戰的時候,他就訓練了一批海上的軍隊,與倭寇在海上進行戰鬥,結果是倭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當他發現倭寇擅長騎兵時,他便發明了獨輪車的方法,在大戰中把獨輪車與騎兵相結合效果顯著。

俞大猷棍法

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他有一套專門的棍法俞家棍並著於《劍經》中。俞家棍的動作剛柔兼用、靈活百變、威武勇猛的特點,為今後棍法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俞大猷與戚繼光皆是明朝大將 在思想上有何差異

俞大猷棍法

俞大猷師從於李良欽的荊楚長劍,又得到趙本學奇正之術的真傳,加上他常年在外抗倭的實戰經驗,不斷積累和總結,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俞家棍法,在實戰中又加以完善,在抗倭戰爭中表現出了重要的作用。少林棍的棍法也是由俞大猷所傳授,被稱為“俞家少林棍”。

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在南征時聽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劍技,想一睹為快,因此造訪了少林寺。在俞大猷看後,他對少林寺的劍法大為失望,告知方丈説:“少林棍法因傳久已經失去了它的真訣。”小和尚們聽了之後便想要向俞大猷學習真正的棍法,俞大猷告訴他們,這些真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經過數年的苦練才能悟出裏面的真理。

於是,眾僧推薦了兩名年輕而又有膽識的人跟隨俞大猷南征並且學習棍法。在南征的過程中俞大猷隨時隨地傳授棍法的要領,二人在軍營中也在不斷的學習,一邊殺敵,一邊學武,進步非常之大。隨軍三年,便學到了高超的棍術,此外還學到了輕功等武技。然後回到少林寺,將所學的棍法傳授於眾僧,學習的人非常多,武技精湛的人也有近百人,從此俞大猷的棍法一直流傳至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7 字。

轉載請註明: 俞大猷與戚繼光皆是明朝大將 在思想上有何差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