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坐敬亭山表達什麼情感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有着遠大的人生目標和抱負,但卻一直懷才不遇,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這種懷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遠離京城十多年後到達了頂點。從他所寫的《獨坐敬山亭》中,我們能夠窺的李白當時無奈而落寞的心情。

《獨坐敬山亭》

其實,大詩人李白還是有過一段為官的經歷的,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唐玄宗翻閲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封李白為翰林,讓李白隨時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對李白的賞識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紛紛在唐玄宗面前詆譭李白,李白才當了沒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遠離了政治中心。

而《獨坐敬山亭》這一首詩就創作於公元753年即天寶十二年,根據時間來推算,李白那時候已經遠離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門遠遊的十二年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長期漂泊無依的生活,使李白嚐遍了人世間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態炎涼。雖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樂觀豁達,但心中還是會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一絲絲的孤獨之感。

從《獨坐敬山亭》一詩中,我們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詩人的孤單、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詩中所寫的意象,如飛鳥、孤雲、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單單的,形單影隻,正如詩人自己。李白在那時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了,他獨自一人來到敬山亭,獨自許久,觸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涼。李白看着眼前的風景,於是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心中的孤獨與無奈之情。

李白的詩

李白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譽。李白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歌,這些詩歌中又以絕句和樂府這兩項最為有名,達到的成就也最高。李白所寫的詩歌是留給後世寶貴的歷史資料,是一筆無盡的財產。

“謫仙人”李白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其幼時便十分聰慧,在當地有神童的稱號。等到十五歲時,李白放棄考科舉入仕,而是選擇了仗劍遠遊。這是李白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正是因為李白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最後才能寫出氣勢磅礴的詩歌。李白謳歌祖國的壯麗河山,將自己遠大的抱負和人生理想都寄託在詩歌中,使其所寫的詩歌意境深遠。

李白的詩歌打破了原有詩歌的固有模式,開創出了一個全新的寫法。李白詩歌最大的特點就飄逸自然,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李白擅長使用誇張、擬人、比喻等一系列修辭手法,從而勾勒出一個具有神奇色彩和富有想象的世界。賀知章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認為李白是一名“謫仙”。這一評價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想到李白時,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李白一身白衣如雪的樣子,這為後人對李白的形象留下了無盡的想象。

李白為人灑脱樂觀,放蕩不羈,但同時他又懷才不遇,自己的理想抱負無法實現,這種幾乎相矛盾的性格也深深影響着李白的詩歌。我們閲讀李白的詩歌時常常會在詩中感受到豪放之情,但同時也會品味出一絲絲寂寞與孤獨。

李白愛旅遊花27年漂泊四方

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詩人都非常喜歡旅行,尤其是盛唐時期,那時候的詩人幾乎隔三差五出去旅行,到處遊玩,而且還喜歡結伴而行,如果有機會回去看到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起到處遊玩千萬不要驚訝,那是常見的事情,在這麼多愛好旅遊的是人中,李白又尤為特殊。那麼李白特殊在哪呢?

李白和杜甫一起旅遊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別人還好歹經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麼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從20多歲的時候出蜀離家之後幾乎就沒有回去過,甚至在安史之亂以後,天下大亂而蜀地還算和平的時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鄉,他在很多的詩歌之中都表達了對於故鄉的懷念,但是李白偏偏沒有回去甚至於對於自己的家人都沒有怎麼提起,或許李白這樣是因為覺得不能衣錦還鄉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為家中親人已逝不願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從出蜀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四處旅行,四處遊玩,差不多有27年。

在這很長的時間裏,李白到處遊山玩水,根據有心人的統計,他這一生總共到訪了18個省市自治區,206個縣城縣鎮,攀登過80多座名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觀看了許多的美景,經歷了很多的風俗,還結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寶三年的時候在洛陽和杜甫相遇,兩人結伴而遊,成就了詩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遊,後來他們還在開封偶遇高適,三人一起遊山玩水,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李白的詩風

李白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自成一派,風格各異充滿着無與倫比的魅力。李白被後世譽為詩仙,他所寫的詩歌或飄逸自然,或清新明快,或雄起壯麗,風格多變,是浪漫主義詩人。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李白於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中,李白的家庭應該是書香門第,他的父母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對李白的教育也非常的嚴格。李白在他們的精心培養下,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就能全篇背誦六甲。等到了十五歲時,李白又痴迷於劍術,一心想做一個遊俠。於是,在公元725年即開元十三年,已經二十五歲的李白拜別父母,離家仗劍遠遊。李白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遍了山川大河的美景,一路上寫下了無數歌頌祖國山水的詩歌。這些詩歌的風格大多雄起壯麗,渾厚有力,是當時難得的好詩。

李白性格豪邁樂觀,富有浪漫主義的人文精神。所以,李白在客居長安時,寫下了一些風格明快清新的詩歌,他採用不同的體裁,打破了當時傳統詩歌的寫作手法。李白最擅長的是絕句和樂府詩歌,喜歡運用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某件事物進行描寫。借景抒情,借物擬人,從這件事物中,引起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者,他主張詩歌的語言要清新明快,要琅琅上口,追求自然之美。李白繼承了前人陳子昂的文學主張,是繼屈原之後的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趣事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説,李白這個大詩人有着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這裏小編就介紹其中的幾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裏就不説了,下面主要來説説他“謫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謫仙人李太白

據説當年李白從24歲的時候就出門遊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30歲的時候他來到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他從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長安之後拜訪了很多的達官顯貴,但是沒人願意推薦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極宮遊玩,碰上了當時的文壇領袖賀知章,賀知章對於這個名聲漸起的小輩也比較重視,再看到李白儀表不凡,風姿卓越,所以就邀請他一起來喝酒。結果買酒的時候發現身上沒錢,賀知章有點尷尬就把自己衣帶上的金龜給取了下來,拿它去換錢,李白還勸阻他:“這是朝廷給的,怎麼好拿去換酒呢?”但是幾人都沒有帶錢,所以只好這樣。之後李白拿出自己的詩歌請賀知章指點,賀知章讀完《蜀道難》頓時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實在太好了,等到讀完《烏棲曲》賀知章不禁感嘆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啊,才華不是凡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李白的“謫仙”之名就傳開去了。

後來李白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遊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説來到這種名勝古蹟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着無限的風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6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白獨坐敬亭山表達什麼情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