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十年寒窗苦讀,別輕易把高考志願交給“一鍵智能填報”

掌握命運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一款AI。

6月23日起,將進入密集的高考放榜時間。這時候,萬千考生家庭必然面對的靈魂拷問來了:如何從2000多所高校中選擇填報合適的專業和學校?

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078萬,創下歷史新高。一邊是大量的考生,一邊是海量的學校及專業信息,志願如何填得好、填得巧,的確對每個考生家庭都是不小的考驗。

今年是河北省實行“新高考”的第一年,有的家長一口氣加入了多個機構的新高考規劃指導微信羣,還有家長購買了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一對多輔導”“一對一輔導”的價格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其中,運用大數據進行專業和學校的匹配成為新賣點,有的甚至稱可“一鍵智能填報”。如此景象,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大抵相近。

近幾年,高考志願填報諮詢逐漸成為頗具規模的新產業,一些互聯網大廠、投資機構、教育機構等紛紛湧入。據報道,目前我國在業、存續的志願填報相關企業有1529家,78%的企業成立於近3年。就在高考前一個月,301家新企業應運而生。河北省以963家企業高居第一,獨佔全國總量的63%。

歷經十年寒窗後把命運交給AI,真心靠譜嗎?

不論名稱叫什麼,林林總總的AI高考志願填報產品,大數據都是其依託的基礎。這些智能填報系統背後的數據,基本上來自歷年高考錄取的公共數據。客觀上,這些數據可以幫助考生家庭節省時間成本,更高效地進行高考志願填報。但要強調的是,這些公共數據在網上即可搜到,“產品”屬性並不強,並不必然構成讓考生家長買單的理由。

事實上,高考及志願填報作為家庭“頭等大事”,許多考生家庭會做功課,通過各種渠道蒐集、分析數據,然後慎重、綜合地作出選擇,而不是把命運交給AI。相關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艾媒諮詢日前發佈的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通過志願填報輔導或輔助軟件獲取志願填報信息的比例為32.2%,反言之,近七成的家庭並不依賴於這種方式獲取信息。

輸入一個分數就能“智能”匹配學校和專業,“一鍵智能填報”的話術聽聽就行,不能完全依靠。高考志願背後,對應的是一個鮮活、立體的人,他們有什麼興趣愛好、有什麼優勢、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些都不是一個分數可以“一鍵匹配”的。

即使單拿技術層面説事,即使是AI時代,在志願填報上也需要避免掉入大數據陷阱。陷阱之一是“羊羣效應”。往年錄取信息,對今年錄取的幫助作用,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往年相對“冷”、錄取率相對高的專業,一窩蜂填報之下,也會帶來專業大熱而導致高分落榜。陷阱之二是“辛普森悖論”,當分開看數據的時候會得到一種結論,但是合起來之後發現情況卻完全不同。比如分開看某大學的兩個學院錄取率均是女生高於男生,但數據一經彙總後,可能出現男生總錄取率高於女生的情形。簡單地將分組資料相加彙總,不一定能反映真實情況。類似大數據的“坑”,需要識別和規避。

大道至簡。其實在填高考志願上,不妨借鑑一些樸素但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排除法,看看哪些專業是孩子絕對不會學的,先去掉。二是優勢法,看看哪些是自己的優勢學科。一般説來,學得最輕鬆的學科,即是最優勢學科,選讀大學相關專業,會更容易獲得競爭優勢。筆者朋友的孩子中,有人以此法填報了化學排名第一的985學校,如今在海外名校攻讀化學博士並已發表多篇論文。

AI時代的高考志願填報,運用好大數據但不盲目依賴,當先從不交“一鍵智能填報”的智商税做起。十年寒窗苦讀,掌握命運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一款AI。

紅星新聞評論員 文陽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快評丨十年寒窗苦讀,別輕易把高考志願交給“一鍵智能填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