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幾乎為大漢王朝打下了半壁山河。彭城之戰後,統帥漢軍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被劉邦封為齊王。
韓信率軍席捲齊國,在濰水之戰大破龍且的二十萬楚軍,平定齊國。齊國從春秋就是富庶之地,韓信佔領齊國後,成為楚漢戰爭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項羽的部下武涉對韓信説:“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韓信的部下蒯通也對韓信説過:“當今兩主之命具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
這兩個人都是勸説韓信脱離劉邦,與劉邦、項羽形成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但是韓信都沒有同意,依然效力於劉邦,幫助劉邦擊敗項羽,滅亡楚國。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韓信據有天下富足之地,各方成敗握於其手,他為什麼還願意對劉邦言聽計從呢?
首先,韓信並沒有自己的勢力,他是一個能從十到萬,但不是能從零到一的人才
天下的人千千萬,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舞台。有些人適合創業,有些人可以藉助別人的平台,發出耀眼的光芒。
很明顯,劉邦是適合創業,能夠在艱難的環境中,拉起一支忠心於自己隊伍。但韓信卻是後者,他能夠在劉邦給的平台上,創下豐功偉業,但是要自己拉隊伍,就不行了。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韓信在淮陰縣生活的時候,因為整天揹着把劍,被街上的混混看不起,當街被人侮辱,被迫受胯下之辱。
這點反應韓信搞人際關係不行,連混混都搞不定,怎麼統籌平衡各方利益,獲得最強大的支持呢!
古代軍隊的組織成分,與現在有很大不同,現在都是吸引精英加入。而古代的軍隊,作戰主力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恰恰就是劉邦、樊噲這些街面上混的人。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陳勝吳廣起義後,真可謂是“天下苦秦久矣”,稍微有點能力的人,都紛紛起兵反秦,一個小小的沛縣就有三支反秦力量,劉邦、雍齒、王陵。
而韓信在這段時間卻是碌碌無為,後來項梁領兵渡江反秦,韓信投奔了項梁的楚軍,僅僅做到了郎中。劉邦等人都是帶資進組的,而韓信卻是光桿一個,這個創業能力確實一般。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雖然韓信據有齊國,但是想要建立自己勢力,已經沒有機會了
現在我們講一句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古代同樣有一個詞叫“鄉黨”,在人際關係中,同鄉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古代很多起義政權,依靠的都是鄉黨的力量,李唐的隴西勳貴,朱明的淮西勳貴,這都是依靠同鄉形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建功立業。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楚漢戰爭中,作為對決的雙方,劉邦依靠的就是從泗水郡帶出來的這幫老兄弟。項羽依靠的也同樣是項氏一族的兄弟,以及項梁為他留下的老部下。
對於韓信來説,他的同鄉是誰呢?很不幸,就是劉邦,因為他投靠劉邦走了彎路,所以泗水郡的一幫人不怎麼認他。
劉邦的崛起,是自己的拼搏,也同樣是以沛縣為中心的泗水勢力的選擇,秦時沛縣為泗水郡的郡治。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劉邦平定雍齒叛亂後,劉邦集團就成為泗水的義軍代表,泗水郡與劉邦同時起兵的還有後來的安國侯王陵。
劉邦還定三秦後,王陵歸附劉邦,王陵起初是看不起劉邦的,後來為什麼歸附劉邦呢?因為別無選擇了,整個親朋好友的社會圈子,都成了劉邦的人了。
韓信面臨的環境,與王陵差不多,甚至還沒有王陵好,王陵已經佔據了南陽,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勢力了。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作為同樣出自泗水郡的韓信,周圍的勢力羣體,都倒向了劉邦,他還怎麼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呢。沒有效忠於自己的勢力集團,靠什麼與劉邦、項羽爭呢?
劉邦的知遇之恩,讓韓信獲得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韓信被稱為“國士無雙”,國士講究的是“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君”,為了報答君主,可以捨棄自己的性命。
古代能夠被稱為國士的寥寥幾人而已。韓信之所以能被稱為“國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誓不叛漢”。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武涉勸他的時候,韓信説:“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蒯通勸他的時候,韓信同樣説:“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説明韓信自始至終,都十分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拜他為上將軍,聽從他的計策,給他獨自領兵,建立功業的機會。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韓信認為,如果沒有劉邦的施予,他可能一輩子都碌碌無為,流落鄉間,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混混欺辱,所以他不願意背叛劉邦。
韓信掌控的齊國,説白了始終還是劉邦的齊國
蒯通説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説,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向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韓信打下了魏國、趙國、代國,降服了燕國,平定了齊國,掌控了北方的天下,其實真是這樣嗎?
韓信真的有這些地方的掌控權嗎?魏國打下之後,很快被劉邦管轄。平定趙國之後,韓信請立張耳為趙王,為什麼是張耳,不是他自己呢。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因為韓信知道,趙王的人選,劉邦心目中的人選就是張耳,而且張耳也曾經擔任趙相,更有能力管轄趙國,張耳與劉邦的關係,讓劉邦更加放心。
韓信平定齊國之後,自己就有點飄了,覺得自己功勞很大了,這齊國挺好的,是不是可以搏一把,自己當個齊國過過癮啊!
當然韓信也有試探劉邦的意思,看在劉邦心裏他值多少錢,結果他想要個代理齊王,劉邦直接給他轉正了。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如果劉邦不想讓韓信當這個齊王,劉邦就拿韓信沒有辦法了麼?根本不是,此時韓信賬下的大將是誰呢,是曹參和灌嬰。
而且韓信一路從關中,打到齊地,曹參一直都是他的次將。劉邦兩奪韓信的大軍,為什麼那麼順利,因為裏面有自己人啊!
如果説把平定魏國、趙國、齊國的功勞分成十份,韓信佔六成,曹參和灌嬰至少能佔到四成。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有這兩位對劉邦忠心耿耿的將領在韓信手底下,韓信打下多大的土地,其掌控者都是劉邦,韓信都很難完全説了算。
最後,韓信屬下有多少真正忠心於他的人呢?
蒯通這個大忽悠,為韓信一頓規劃,“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慾,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認為從燕、趙出兵,既可以抑制劉邦,又能遏制項羽,成就鼎足之勢。但是這恐怕是一廂情願了,前面説過,韓信部將有兩個劉邦的卧底,韓信要是敢叛變,分分鐘成為光桿司令了。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再説蒯通説的燕國、趙國,趙國是韓信打下來的不假,但是身為劉邦好兄弟的趙王張耳,如果韓信要背叛劉邦,還會跟着韓信混嗎?
恐怕是肯定不會了,張耳能重回趙地,心裏最感激的肯定第一個是劉邦,因為正是劉邦對他的保護,他才從陳餘的刀下逃了出來。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至於燕國的臧荼,不過是一個哪邊強大,就倒向哪邊的牆頭草,打死韓信都不會覺得他能成為自己的助力。
把韓信手裏能拿出的牌挨個數一遍,能對他忠心耿耿的,恐怕就是李左車了。給他出主意的蒯通,都未必是對他忠心耿耿的,蒯通也就是過把嘴癮,搏一搏看能不能成為一方諸侯的謀主。
總的來説,韓信對劉邦言聽計從,始終不肯背叛的根本原因是實力不夠,背叛的風險大過了最終收益。另外劉邦對他的知遇之恩,也堅定了他“誓不叛漢”的決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2 字。

轉載請註明: 手握十餘萬大軍,控制富裕強大的齊國,韓信為何對劉邦言聽計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