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英語現在已經成為世界語言,不過每一種語言的發展都或多或少的參考了其他語言,英語也不例外。一開始的英語和法語就是一對冤家,就像那時法國和英國的關係一樣。
英倫三島一開始的居住者就只有凱爾特人,凱爾特人的特徵就是一頭紅髮,《哈利波特》中的羅恩一家就帶有鮮明的凱爾特人的風格。所以在劇中,羅恩一家遭了代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純血家族的歧視,不過現代的英語也借鑑了大量的古凱爾特人語。
後來是日耳曼人跨越英吉利海峽,闖入了這片地區,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現在英語的母本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發明了。不過你可能想不到的就是,北歐的維京人在英語的演化中,也參與了進來。
我們現在提到維京人,第一個蹦出腦海的詞語一定是\"維京海盜\",也叫北歐海盜。現在還出了非常多描寫維京海盜的電影,裏面的海島非常的野蠻。不過現在的英語卻是日耳曼語加上維京人的納維亞語,再摻上一些拉丁語和古凱爾特人語綜合而成的產物。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人們到現在也常説,發現美洲大陸,是歷史的巨大轉折。不過,根據現在的考古研究,維京人在公元八世紀左右就已經到過美洲大陸,之後也不時會有北歐人去往美洲大陸。
不過維京人之所以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可能是因為維京人的航行背後沒有成體系的規模貿易的支持,他們的航行可能更多的是為了掠奪。
所以維京人即使在物理屬性上發現了美洲大陸,但卻不能在秩序上影響歐洲社會。
不過,看到這裏你也許對維京人多了一份好奇,我在讀關於維京海盜的記載是,最大的疑問就是,他們是怎麼消失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沿海也經常受到騷擾,不過我們對於這些人至少有着基本的瞭解,至少知道他們為何消亡。
維京人就好像突然就消失在這個地球上,無聲無息。接下來就讓我們跟着歷史學家的腳步,來看看臭名昭著的維京海盜,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維京人在我們的既有印象當中是一羣海盜,海盜當然住在海上的了,在公元前9世紀左右維京人就來到了法羅羣島,而且在島上開始試着定居。
隨後維京人還在法羅羣島附近尋找新的聚集地,因為海島能夠承受的人數畢竟是有限的,前前後後維京人找到了好幾座羣島,其中就有我們最為熟悉的冰島。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格陵蘭島詳細的歷史記載與氣候變遷,解開了維京人消失的謎團
我們今天的主角是格陵蘭島,為什麼單單把這個島嶼拎出來説呢,因為在格陵蘭島上有着最為完善的歷史記載,這對於我們瞭解維京人的生活狀況有很大的便利性。
如果你現在去到格陵蘭島,你會對這個島嶼非常的失望,因為那裏除了光禿禿的石頭山之外,就只有一望無際的海洋。不過在維京人統治格陵蘭島的時期,那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島嶼。
根據我們對於遺蹟的發現,當時的格陵蘭島氣候宜人,非常適合牧草的生長,這對於飼養牲畜有着極大的便利性。
而當時的維京人在格陵蘭島也主要是靠放牧為生,再加上狩獵和捕魚,就是當時維京人維持生存的基本條件。就這樣維京人在格陵蘭島上,建立起了一個繁華的社會。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維京人雖然在格陵蘭島上很快的適應下來,而且還度過了一段時間的高峯期,但是很快格陵蘭島本身的天然優勢開始慢慢消失,維京人的處境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差。現在很多人對於維京人在格林蘭島上的消失,解釋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那就是天氣變冷了,他們被凍死了。
這好像是在説維京人的消失主要原因在於氣候的變化,可是根據現在的考古記載,維京人自己也要負很大的一部分責任。
維京人對於當地土壤的破壞,完全是他們一手造成的。維京人對於當地環境的破壞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大肆砍伐樹木,造成了土壤侵蝕,以及對於植被的踐踏。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我們前面説過,維京人的主要生存方式是放牧和狩獵。可是放牧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牧草,所以維京人一到格陵蘭島上就開始刀耕火種,焚燒樹木開闢一座座的新牧場。隨着維京人放牧活動的漸漸增多,於是各種樹木的數量發生了劇烈的減少。
而我們都知道,樹木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保護土壤流失,所以最後整個格陵蘭島的植被都遭到了破壞,產生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維京人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們不懂得用動物油脂來進行取暖和照明,他們更多的是採用樹木作為柴火。
當時維京人對於柴火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除了人本身需要的熱量之外,對於牛奶的加熱也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到了最後根本就沒有什麼木材可以供他們使用了,所以維京人就開始通過燃燒動物的骨頭以及草皮來代替柴火,可是動物的骨頭是可以給草場提供肥料的,而燃燒草皮無異於是飲鴆止渴。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於環境的破壞導致維京人可以收穫的生活物資減少,為了維持生活,維京人進一步的掠奪環境,導致環境的再次惡化,這成了維京人無法逃脱的惡性循環。
不過維京人為什麼在格陵蘭島會消失,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現在提出的許多觀點也只能説是部分正確。不過有幾大因素是現在較為主流的解釋:
維京人對於環境的影響
當時氣候的變化
象牙貿易的切斷
因紐特人的加入
維京人自身保守的性格
這些因素加起來也許能夠解釋維京人的消失之謎。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上面我們也説了,到了格陵蘭島之後,維京人為了發展大肆的砍伐樹木,再加上過度放牧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這就嚴重破壞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格陵蘭島本來就不是一個世外桃源,在維京人到來之前,格陵蘭島本身的資源勉強可以建立起一個農牧社會。而維京人到來之後,還大肆破壞了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
是而且格林蘭島當時很大一部分收入是來自於海象牙對歐洲的出口。而後來歐洲開始了十字軍東征,再次打開了被阿拉伯控制的地中海貿易,這就使得非洲和亞洲的象牙可以大量的進入歐洲市場。象牙不再稀少,那歐洲人也就沒有了與格陵蘭島交易的慾望。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再加上當時的因紐特人也來到了這個小島,這就給這一批瀕危的駱駝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而且當時維京人因為本身較為保守的性格,沒有能力或是根本就不願意進行變革,所以這幾大因素綜合之下,維京人就消失在了這個小島上。
考古學的證據告訴我們,最後一批居民是在冬天的時候餓死的,可能是當年的春天特別寒冷,也有可能是遷徙的動物沒有如期而至,不過結果都是一樣的,維京人消失了。
維京人是不是在格陵蘭島註定就會餓死,是不是維京人的生活方式就註定了他在格陵蘭島生存不下去,對於這個觀點筆者一定程度上不敢苟同。
既有價值觀阻礙了他們進行及時的變革
格陵蘭島上面複雜多變的環境的確對維京人是一個挑戰,而且維京人是在格陵蘭島氣候非常宜人的時候到達的,這是維京人的幸運,也是他們的不幸。因為他們沒有在格陵蘭島天氣惡劣時的生活經驗,所以他們沒有辦法預測到格陵蘭島氣候將會變得這麼寒冷。
維京人到達格陵蘭島的時候並不是懵懵懂懂的狀態,他們更像是一個殖民者,來到這塊殖民地之後把自己原本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一併帶了過來。
在其他島嶼上的生活經驗,讓維京人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放牧者。所以他們試用了一套在別的地方行之有效的方法,完整的複製到了格陵蘭島上。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對於放牧那麼的鍥而不捨,即使在經濟角度上看這並不是最為高效的。
略帶傲慢讓他們不能正視自己身處的實際情況
維京人本來的文化作為一支粘合劑在一開始幫助維京人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也是他們的文化把維京人推上了一條死路。而且當時的維京人已經有了屬於歐洲人的傲慢,他們根本就看不起當地的土著人,也缺乏和他們交流溝通的經驗。
所以當美洲土著在捕獵海豹的時候,維京人卻對此不屑一顧。在那個缺乏食物的階段,維京人如果學習其他人去捕捉海豹和鯨魚的話,他們生存下來的幾率是很高的,可是他們卻活活餓死在了這樣一個有着豐富食物的環境當中。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既得利益者的貪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維京人的變革
當時的維京社會權力主要集中在神職人員和幾個首領當中,極少數的人擁有着大部分的土地,而且還掌握着和其他地方的貿易權。所以這些人就開始過度放牧,飼養了大量的綿羊。
這對於首領來説是非常有益的,因為羊毛就是格陵蘭島主要的出口產品,掌握貿易權的他們可以很方便的和其他人進行交易。而且因為過度放牧,小家庭的維京人很難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
他們有很多的機會只要進行一些小小的改變,他們就可能在這個地方生存下來。比如他們學習因紐特人捕殺海豹,或者是進口一些鐵多派一些船隻去別的地方獲取木材,這些創新都有可能讓這個社會延續下去。
這對於當時的首領來説是一個危險,新的變量加進來就會分散他們的權利,於是他們拒絕創新。所以到整個社會崩潰的時候,這些首領們卻發現自己只是最後一批餓死的人,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5 字。

轉載請註明: 名為海盜,實是農民?名噪一時卻悄然消亡,維京人經歷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