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出身於一個普通農家,其資質並不出眾,但自躋身於仕途之後,卻一步步地登上了人生和事業的巔峯。在晚清岌岌可危的緊要關頭,曾國藩力挽狂瀾,延續了清王朝半個多世紀的統治,成為晚清的“中興第一名臣”。一介書生的曾國藩,首創文人帶兵,不輸古代兵家;擁兵不自重,急流勇進;創辦洋務,實業興國;勤儉治家,為後人楷模。在做人、為官、修身等各方面,曾國藩都留下了獨具特色的曾氏智慧,值得點贊、分享和學習。
一、曾國藩一生成就在“勤”字。
“勤”,即勤奮,常言道: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可成事。曾國藩始終把“勤”立為人生第一要義,而且還將“勤”的內涵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他説:“千古之聖賢豪傑,即奸雄有立於世者,不外一勤字。”曾國藩治學的“八德”:勤、儉、剛、明、孝、信、謙、渾,“勤”列為首位。還有“五到”與“五勤”:“必取遇事體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當官者,一曰身勤、二曰眼勤、三曰手勤、四曰口勤、五曰心勤”。
曾國藩還強調:“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於習勞也。”“勤”在曾國藩心目中不但可以興家,還是一種養生之法。曾國藩説“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惰是惡行、疾病的根源。“勤者,逸之反也”,“勤,所以儆惰也”,“勤”可以克服懶惰。
二、曾國藩的輝煌得益於“忍”字。
小忍是修養,大忍是智慧。曾國藩一生處世之道全在“忍”上,歸納起來有修身之忍、求仕之忍、為官之忍、為人之忍、處世之忍等,在人生的不斷進退中,始終離不開一個“忍”。他在家訓中,對忍字是非常重視的,其名言:“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在辦團練時,清朝正規軍綠營兵瞧不起民辦的湘勇,常找團練麻煩,欺負湘勇。曾國藩沒辦法,只好來一個“忍”字解決,把團練遷到城外,避開綠營兵的擾亂。這種忍辱負重的辦法,最終成全了湘勇日後的輝煌。當時,清朝各地辦團練的都沒有成功,只有曾國藩成功了,並把團練辦成且歷練成了實力強大的湘軍。
官場上的“忍”是需要真功夫的。咸豐年間,朝廷在短時期內連發兩道詔書,一道是任命,一道是取消任命。曾國藩曾經長時間處在沒有官職、沒有地盤、沒有實權,籌不到軍餉的情形下,率領着湘軍孤軍奮戰,有時竟被懷疑是“偽軍”。對此,曾國藩忍辱負重,兩度自殺,最終,他還是頑強地強忍了下來。
在惡劣的仕途環境中,曾國藩曾經深刻地檢討自己的缺點時,他説道:“自己忍得不夠,有三大過錯:平日不敢信、不尊敬別人,相對傲慢太甚;平時一句話不對勁,就怨恨無禮;牴觸分歧之後,別人恢復平靜,自己反而悍然不近人情。”在看清了自己的三點不足之處後,曾國藩更加註重忍辱負重,於是,在走過了漫長的陰霾之後,他終於迎來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風光。
三、曾國藩仕途坎坷不倒在“準”字。
識人,用人,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曾國藩在這一方面上可以用“精準”二字來概括,不僅是在對待上級,而在對待普通的士卒,也是如此。湘軍之所以能打,在團練招募湘勇時,曾國藩就定下標準:“樸實而有農夫土氣者為上。其油頭滑面,有市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錄用”。這正是區別綠營兵之處,如江南大營士兵多數以城市遊民為主,呈現的是“烏合之眾,漫無紀律,無事則虛糜糧響,有事則臨陣潰逃”。
在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曾國藩帳下人才濟濟,在這方面就無需多言。在對上方面,尤其是對咸豐皇帝,曾國藩心如明鏡,特別是丁憂過後再度出山的曾國藩,如換了一個人似的,一改往日的硬碰硬,變得柔潤而圓滑。如其奏事風格的改變,平實沉穩,非常謙遜,在《恭報啓程日期折》中説:“臣才質凡陋,頻年飽歷憂虞,待罪行間,過多功寡。伏蒙皇上鴻慈,曲加矜宥,唯有殫竭愚忱,慎勉襄事,以求稍紓育旰憂勤。”
這奏摺儼然如一份檢討書,咸豐皇帝看了自然高興,誰不喜歡對己是綿羊、對他人是雄獅的人。曾國藩對上如此,對同僚更是一樣,他拜完湖北、安徽各衙門,到了九江還不忘去拜江西巡撫,這一表示為他的湘軍軍餉等都找到了着落點,為再度率領湘軍走向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套太極拳練下來,皇帝滿意,同僚支持,全部精準地打到了心靈深處。
看準吃透,寶押得準,這是曾國藩的一大福氣,也是他多年修煉所得正果的回報。在對慈禧,此時的慈禧還沒有掌權,這是咸豐皇帝的身邊人。曾國藩為了打開皇帝的小心眼,少發小鞋子,曲線“救國”,與慈禧有了聯繫。在對肅順,肅順是滿清中較為開明的大臣,他發現曾國藩是有為之人,並鼎力推薦曾國藩。但曾國藩始終站在外圍,有所表示,也只停留在經過他人來曲徑通幽。這為慈禧日後掌權留下了好印象,肅順抄家,未見曾國藩片言隻字,忠臣啊!
樹大招風,以退為進,裁軍不辭官,巧妙避嫌,這是曾國藩看清形勢和人後做出的最經典之作,也是身處高位之人不忘“謹慎”的真功夫。他在日記裏經常寫道:“官位越高,權勢越重,就越容易招致大禍。”在攻破天京後,曾國藩手下十幾萬軍隊是朝廷最放心不下的。當時就有人言:“3000里長江上下,無一船不掛曾字旗!”這陣勢怎能令朝廷安心意舒?此時的曾國藩決定向清廷奏請裁軍,正合朝廷心意,同時也化解了諸多不利於自己的輿論壓力。而後才有洋務運動,走向人生和事業的最高峯,步入神壇的燦爛。
以上三點,只是筆者對曾國藩走向成功、登上神壇的三點認識和體會。曾國藩在晚清政壇活躍三十年,他是學者型封建官僚,一生三變,每一時期都有不同的主張,且思想謀略博大精深,是深入學習和研究的富礦和寶礦。(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