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不打不罵,娃還不如被打罵的孩子能抗壓,難道我錯了?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經典

原因是孩子剛上一年級,

進入到陌生的環境,

壓力很大。

開學第一天,在校門口徘徊了一小時,

才肯進去。

原因是有個事情沒做好,

老師批評他了。

幾年前,上幼兒園時,

孩子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因為遇到了一個很兇的老師,

孩子開始抗拒入園,

慎重考慮後,媽媽給他轉園了,

新學校是一家蒙氏幼兒園,

老師非常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在那三年很愉快。

轉眼上小學了,

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現在媽媽開始自我懷疑了

接納和尊重,

真的會讓孩子失去抗挫能力?

出現嚴重地畏難情緒?

會讓孩子不能適應環境?

有一次,我在地鐵上聽到一些人聊天,他們認為自殺、放棄自己、搶銀行的人,也是有勇氣的人,因為他們沒勇氣幹這些。其實這些完全不是勇氣,而是放棄。正常人只不過不會放棄自己罷了,而不是沒勇氣做這些。懦弱的人,才選擇退縮,選擇所謂的捷徑,真正有勇氣的人,都是迎難而上。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

不喜歡的同學,

這些都是“負重”練習。

當孩子遇到社交困難,

或者被老師批評時,

父母要做的是觀察,

判斷這個“負重”是否合理。

當被老師批評,感到難過,

遇到學業壓力有負重感,

遇到困難感到沮喪,

遇到社交壓力,很傷心……

這些都是正常的掙扎!

這隻能説明,

長肌肉不容易,

不能代表孩子無法負重。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還沒長出肌肉時,

就早早干預,

比如前面提到的這位家長,

孩子有沒有做必要的掙扎?

是否窮盡了他的辦法去應對困難?

你是否做了足夠的鼓勵和等待,

讓孩子去面對困難?去負重呢?

只要還沒窮盡辦法,

就可以再等等看!

所以,

尊重和接納孩子並沒有錯,

但是孩子不夠強壯,

沒有肌肉,

他就會“扛不住”事!

牛媽心語

上週,我推送了一條視頻,談到到底什麼是尊重。

尊重絕對不是説“聽你的”,而是學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思路,這樣尊重孩子,我們才知道如何去幫助孩子。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理事、阿德勒心理指導師,出版育兒漫畫集《成長不慌張》,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