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多所高校陸續發佈研究生招生簡章,又到一年考研備戰時。與此同時,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發佈的《關於陸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示》,引發熱議。據悉,研究生“錄而不讀”現象連續多年出現。(據9月21日中國青年報)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的相關公示(來源:官網截圖)
考上了研究生去不去讀,本來是考生的一種個人選擇,如果學校沒有相關的要求和約束,考上了不去就等於放棄入學,好像也算是承擔了後果。但是每一次,有媒體披露類似情況集中出現,都會引發議論,可見社會關注之熱切。
研究生入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筆試當然是各憑實力,但是複試是否錄取,跟招考人數和錄取比例等招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考生考上了,佔了名額,又不去讀,等到開學後學校再公示其放棄入學,某種程度上等於扼殺了其他參加複試未錄者入學的可能性。在熱議話題中,就有很多網友都在説:“不想讀可以讓我去,為什麼要浪費名額。”
其實,經媒體梳理,這種情況在各個高校出現已經有多年,2021年,某雙一流高校教授在網絡發文,稱自己在研究生招生中已數次遇到被“放鴿子”的情況,學生聯繫時各種甜言蜜語,山盟海誓,“就差籤賣身契了”,可一旦手握幾個offer立馬變了個人,他直斥這樣的行為“功利、浮躁、沒有誠信。”
在當時也引發了熱議,不少人贊同該教授的説法,認為在學業的選擇上拜高踩低,過於功利,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但是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只有高校能選擇學生,學生也可以在規則範圍內自由選擇,但是不應該等到一切塵埃落定,難以迴轉之後再説,應該有一個“提前通知”的機制。
其實,“錄而不讀”並不能完全對標找工作中的“放鴿子”,畢竟企業有着更靈活的調整機制,而高校的開學時間和教學計劃,很難以為個別學生的爽約而更改。如果説學校給了某專業名額,卻因為學生棄學而沒有招滿,不但對於這一屆的其他考生不公平,擾亂導師的教學和科研計劃,而且勢必會影響下一年招錄,如果説這種現象越來越多,應該要引起重視和關注,並且有行之有效的對策。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錄而不讀”的學生所採取的措施,就是公示取消其入學資格,當然會有一定的警示和震懾作用,但是基本上,很多學生放棄入學,要麼就是找到了工作,要麼就是出國留學,也就不打算再與這“無緣的母校”有什麼聯繫,如果只是公示而沒有其他約束措施,大概也無法對改變現狀有什麼助益。
要真正體現出對於研究生招錄工作的重視,把每一個招生名額用在刀刃上,讓有實力,真正有入學意願的考生圓夢,高校可能需要對考生做出一些誠信約束,比如,如果不打算來讀,必須在限定時間段內通知,讓學校有足夠多的時間彌補缺額,不至於白白浪費機會。而對那些不事先通知又“錄而不讀”的人,做出一些誠信方面的記錄和懲戒,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更負責任,這樣會讓整個研究生招錄的工作更加有序不紊,也是一種春風化雨的誠信教育。
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也要看到,現有的研究生複試錄取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很多人能鑽到空子,教育資源被白白浪費,如何完善調劑補錄機制,讓學生和高校能夠更好地互信,確實需要進一步的研判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