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內耳前庭刺激方法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內耳的構造非常複雜,包括聽覺神經和前庭神經末梢。刺激內耳神經末梢產生的感覺信息非常重要,有點像交警,幫助整合各感官的信息,把我們五大感官的信息分類和整合輸送到大腦各區域。內耳的前庭器官具有調節身體平衡的能力。

前庭:位於內耳,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它控制着平衡、協調、垂直平衡、肌肉緊張度及身體所有的肌肉, 包括眼睛的肌肉。正是由於耳前庭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作出各種動作。 耳前庭還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基本就是控制平衡。)

前庭功能失調可能會出現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門牆。

改善前庭功能失調訓練方法:

前庭平衡能力訓練

前庭感覺是綜合判斷頭部位置和身體變化的綜合性感覺,有助於人的頭、眼、四肢和身體相互協調做出一系列動作,前庭感覺的協調又稱為前庭平衡,前庭平衡不良會造成身體控制不良。通過給予前庭器官的各種不同程度的刺激,使調節姿勢反應的前功能正常化,在接受觸覺刺激的同時,有助於其他感覺的統合。前庭的功能對大腦整體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刺激前庭在知覺運動訓練中廣泛得到應用。在治療感覺統合的許多方法中,刺激內耳前庭是一種卓有成效的矯治方式。前庭刺激和觸覺刺激具有促進其他感覺統合的作用,因此被優先引入感覺統合矯治中。

治療師在對兒童進行被動式前庭刺激時,一般讓兒童躺或坐在吊網牀中,然後使其進行有節奏地搖擺或旋轉,從而達到刺激前庭感覺的效果,如果有些兒童對前庭刺激過分敏感,甚至產生不安全感,可以讓孩子用雙手在地上輕輕地推動自己的身體,或是拉着眼前的繩子來搖擺自己,而不是由別人推動旋轉或搖擺。主動參與活動會促進個體的順應性反應,而順應性反應又能改善感覺統合。

對於正常人來説,在旋轉中會有眩暈感,旁人也能看到眼球震顫;而前庭反應不足的兒童在被旋轉後,很少產生眩暈感和眼球震顫。這表明前庭信息並未在神經系統中得到正常處理。因此,治療師可讓兒童以向上的姿勢坐在網纜中,由治療師把網上端扭緊後放松,造成旋轉,讓前庭受到刺激,以逐漸產生眼球震顫和眩暈感進而打通那些處於沉睡狀態的神經通道。

如果前庭刺激產生過度興奮或過度抑制時,可鼓勵兒童進行順應性反應,而使前庭反應回到常態。例如,在大球上前後滾動時,可伸出雙手按住地面。重新組合好一項反應時,可使腦功能的興奮和抑制作用趨於平衡。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接受下列各種運動的訓練來刺激平衡能力的發展:

① 旋轉運動:旋轉圓桶、旋轉木馬、旋轉椅子等。

② 搖晃運動:採取腹卧位、仰卧位、側卧位、頭腳顛倒等體位進行鞦韆、吊牀等遊戲。

③ 平衡運動: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④ 跳躍性運動:蹦牀、翻滾、墊上運動等。

⑤ 姿勢反應性運動:進行兒童踏板車、沙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遊戲。

⑥ 速度感、位置感、距離感的體驗:讓孩子一隻腳着地,一隻腳踏上滑行的兒童踏板車。

對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訓練應從懷孕時開始。胎兒在前三個月主要是發育大腦神經系統,但此時的媽媽都比較緊張地“保胎”而很少活動,有的孕婦在牀上要躺好幾個月。其實,在整個懷孕期間都應該適當地運動,如散步、一些家務等。孩子出生回家後,每天都可以做幾秒鐘的俯卧抬頭、頭豎直等訓練。適當地搖抱孩子,不要老讓孩子躺在牀上看天花板。三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翻身,六個月開始訓練孩子坐,七、八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爬行。據調查,現在有不少孩子沒孩子的注意力、動作協調性、語言能力等關係密切。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過早使用學步車,不要超越爬行階段。12個月時訓練孩子走,然後逐步訓練孩子跑、跳、單、雙腿蹦、上下台階、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繩、拍球、坐旋轉游戲等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