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很差,到了三年級開始突飛猛進,是孩子開竅了嗎
有些學生,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平平,甚至可能很差。但到了三年級,突然發生了變化,成績突飛猛進,甚至可以排到年級前列,很多家長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孩子“開竅”了。
同事小李也是這種情況,小李兒子就讀的是上海一所知名的民辦小學,儘管有一定的基礎,也上過幼小銜接班,但在一二年級時,成績相當糟糕。
小李為此也費盡了心思,但幾乎沒什麼效果。然後到了三年級,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孩子像開了掛一樣,成績飛速提升。
從以前的班級吊車尾到年級前5,只花了不到半個學期的時間,小李為此也在單位裏笑得合不攏嘴,稱兒子終於“開竅”了。
那麼,是否真的存在“開竅”這種説法呢?其實並不是,以小李兒子為例,其實他兒子成績提升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l環境的適應需要時間
孩子的智力不可能發生突變,所謂的開竅本來就是一種一廂情願。更為科學的説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厚積薄發。
以小李兒子為例。孩子在進入這所小學時候,基礎明顯弱於其他同學,再加上民辦小學教學進度快,小李兒子適應環境能力又不強,幾種因素一綜合,成績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
無論是環境的適應,還是把基礎打紮實,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可能因人而異,但必然存在。
l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
小學一二年級,孩子之間的學習習慣差異極大。甚至有些小學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學習習慣,完全在隨波逐流。
學習習慣,尤其是學習效率對於一個學生來説,其重要程度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可以這麼説,沒有適當的學習方法,想要持續的優秀,幾乎不太可能。
無論是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還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時間。尤其是那些學習主動性不夠的孩子,更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l家長的督促和幫助
事實上,小李兒子的成績提升,和小李的關係並不大,尤其是在一年級的時候,小李先生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在本地,孩子明顯缺乏約束。
小李對兒子的輔導缺乏嚴肅性,標準也一直在改變,更直接的説法是,兒子不怕她或者説,她壓不住孩子。
但二年級孩子爸爸回來後,事情就發生了改變。孩子爸爸胡蘿蔔加大棒,幾次交鋒就讓孩子服服帖帖,完全按照預定計劃完成學習任務,自然事半功倍。
l教學的水平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的教學水平。一般情況下,老師的教學風格會迎合絕大部分學生,但必然也會有部分學生並不適應老師的教學節奏。
這部分不太適應老師教學風格的學生,學習的難度明顯高於他們的同學。而能夠彌補這方面短板的只有兩個辦法。
其一是家長的課外輔導(低年級),其二是課外的補習班。從效果上來看,前者要強於後者。比如,小李兒子的突變,孩子爸爸的課後輔導功不可沒。
小結:
很明顯,“開竅”確實存在。不過這個所謂的開竅和相當部分人理解的有所不同。開竅本質上就是一個積累過程,只要積累夠了,效果也就出來了。
這種積累,一般體現在學習習慣的養成,基礎知識點的查遺補漏,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説,還有學習自覺性和榮譽感的培養。
而一旦這些工作都做好了,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就有了質的變化,學生成績的提升不過是這種變化的副產品而已,完全是意料中事,並不值得稀奇。
因此,家長如果被動期待,那麼唯一的指望就是孩子自己哪天醒悟過來,自己把短板補足。但這種做法存在着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與其被動的指望孩子“開竅”,還不如主動去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家長越早介入干涉,孩子就越可能提前“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