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姚賈、王綰、王翦、王賁、李信、蒙恬、蒙毅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段奕宏飾演的丞相呂不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秦國丞相,呂不韋即便不能説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少也是為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而日夜操勞的。當然,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能最終一統六國,也和多位丞相的努力存在密切的關係。其中,就本文所要説的丞相范雎,同樣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對於范雎來説,雖然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這也讓范雎成為秦國曆史上爭議頗大的丞相。
一
具體來説,范雎(?~前255年),亦作範且,或誤作範睢,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省芮城縣)人。在戰國時期,人才的流動是比較頻繁,也即很多人才並沒有為自己所在的諸侯國效力。比如出自衞國的商鞅、吳起、呂不韋,都是在其他諸侯國成名的。再比如李斯、王綰、甘茂等楚國人,最終都成為了秦國大臣。至於本文所要説的范雎,其實原本是想要在魏國求取功名的。不過,范雎不僅沒能在魏國揚名立馬,反而差點丟掉了性命。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范雎本是魏國卿大夫須賈門客,因被誣陷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由此,對於范雎來説,差一點被魏國大臣冤殺了。正是因為裝死,才讓范雎逃過一劫。所以,等到來到秦國後,范雎不僅希望能獲得秦昭襄王的賞識,更試圖藉助於秦國的國力,以此來報復陷害自己的魏國。
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遠交近攻”策略先把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魏兩國,因為韓魏兩國距離秦國最近,國力相對較弱。穩住楚國和趙國這兩個強國,暫時對較遠的燕齊置之不顧。“遠交近攻”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東方諸侯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步伐。
二
從這一角度來看,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指導了秦國接下來的進攻方向,這完全可以和商鞅變法進行比較了。在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國力得到了增強。而在堅定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可以對山東六國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完成一統六國的目標。因為獻出了這一計策,范雎被秦昭襄王拜為客卿。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呂不韋和李斯,也曾擔任客卿這一官職。所以,對於范雎來説,客卿顯然不是自己最終的目標。
於是,范雎又提醒秦昭襄王,應當廢宣太后,並罷免魏冉的相邦一職。在秦國曆史上,宣太后是第一位太后。在秦昭襄王年幼的時候,宣太后和他的弟弟魏冉聯手執掌了秦國大權,這一情況,實際上和秦始皇嬴政面臨的局面類似。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發現秦王嬴政親政之前,趙姬太后、呂不韋以及嫪毐,可謂權傾朝野,這極大限制了秦始皇嬴政的權力。當然,後來秦始皇平定了嫪毐之亂,罷免了相邦呂不韋。同樣的道理,秦昭襄王也進行了反擊。
三
在范雎的謀劃下,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66年廢宣太后,並將宣太后所在的勢力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范雎為人恩怨分明,在成為秦國丞相後,他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郡守。凡是以前幫助過他而處境困苦的人,他都散盡財物給予了酬謝。
公元前265年,范雎任秦相的第二年,秦國向東進攻韓國的少曲和高平,拿下了這兩個城邑。之後秦國繼續推行遠交近攻戰略。公元前264年,秦國進攻韓國的汾陘,奪取了它,並在靠着黃河邊上的廣武山築城。公元前262年,秦攻取韓國的野王,將韓國的上黨郡與韓國國內隔斷;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襄王派兵攻佔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市南)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懾韓國。因為上黨郡的歸屬問題,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這可以説是決定戰國曆史走向的戰役。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大舉北進,進攻趙國。老將廉頗率趙兵迎敵,秦、趙兩軍相持於長平。秦兵雖然勇武善戰,怎奈廉頗行軍持重,堅築營壘,等待時機與變化,遲遲不與秦兵決戰。在這個關鍵時刻,范雎遣一心腹門客,從便道進入趙國都城邯鄲,用千金賄賂趙孝成王左右親近之人,散步流言道:“秦軍最懼怕的是趙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有為且精通兵法,如若為將,恐難勝之。廉頗老而怯,屢戰屢敗,現已不敢出戰,又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四
最後,正是在范雎的謀劃之下,趙孝成王臨陣換將,用趙括取代了廉頗。於是,長平之戰的最終結果,就是白起擊敗了紙上談兵的趙括,讓趙國損失了40多萬精鋭力量。因此,回顧長平之戰,固然白起的功勞是最大的,但是,決勝千里之外的范雎,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作為秦國丞相,秦國大軍的糧草供給,自然也離不開范雎的調度。在長平之戰後,白起想要一舉消滅趙國。但是,秦昭襄王與范雎審時度勢商議後,接受了趙、韓割地求和的請求,允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罷兵。
因此,這導致白起頗有怨言,也即和丞相范雎之間產生了矛盾。邯鄲之戰失利後,秦昭襄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便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對於范雎來説,為了鞏固自己在秦國的地位,也對白起進行了讒言,從而推動秦昭襄王做出了賜死白起的決定。不過,後來因為自己舉薦的將領鄭安平背叛秦國,投靠趙國,范雎受到了牽連,所以他舉薦蔡澤接替自己的相位,辭歸封地,不久病死。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