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句話道出了簡單而又平凡的讀書意義,然而在現實中作為父母,面對孩子靈魂拷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要如何回答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01、讀書有什麼用?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開始了質疑讀書的作用?
因為你看那個北大畢業的現在在賣豬肉;清華畢業的最後選擇做了一名保安;即使跨國企業招聘來的雙一流大學畢業生,還不得從打雜開始……
甚至還有人説了,那些個3000多的高考狀元,最終能夠成為行業領袖的又有幾個呢?這還沒什麼,更有甚者批判中國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過是一批只會死讀書的人而已。
而在很多父母眼中,即使自家孩子是雙一流畢業的大學生,都覺得他們並沒有比那些掌握一門技術的大專生,好到哪裏去?
以上種種不和諧的聲音,似乎説出了很多讀書沒用的理由,然而真有這樣心理的人,大都是“酸葡萄效應”。
關於讀書的意義,奧巴馬有句話這樣説。
你的未來不取決於你現在生活的如何,沒人會為你安排好命運,你的命運要你自己去續寫,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掌握。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讀書是為自己而讀的,不管家庭或外表怎麼樣,你的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你自己能夠決定你的命運。
這樣的答案,絕對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我為什麼要讀書?”的最好答案。
讀書的意義,不在於我們看了什麼,而在於它使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在氣質上,在談吐上,也許還顯露在生活在生活和文字中。
02、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古今中外,關於讀書改變命運的名人事蹟,是有很多。而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更是不勝數。
出生在並不富裕家庭的奧巴馬,在回望自己的成功時,無不感概的説道,“正是在父母辛勤的努力下,給他創造了良好的讀書環境,而他也通過努力讀書,從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奧巴馬覺得自己最幸運的,就是他有上學的機會,能夠通過考大學、學法律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同時,奧巴馬還認為,通過讀書可以打破一個人從貧窮走向成功的路徑。雖然每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但都可以通過讀書,來實現夢想,達到目標。
而關於奧巴馬的成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了。
由此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為著名科學家的愛因斯坦也曾坦然,自己的成就而讀書離不開。
瞭解愛因斯坦的都知道,他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在他只有11、13歲時,就開始自學了幾何、哲學、科學三門學科。
他還堅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互相交流,把讀書當成興趣,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當然,關於愛因斯坦在某些方面上,是真的很有天賦,但他的最終成功和讀書也是密不可分的。
03、讀書可以讓成功更加穩
每次一説到讀書的作用,很多人就會説,你看那些大老闆哪個是名校畢業?那些個碩士都去送快遞了?
如此種種,似乎要把讀書無用論,説得冠冕堂皇,甚至有種我不讀書我光榮的優越感。
然而,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大學生給小學生、初中學歷人打工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當初那句“能力大於學歷”在如今看來,也不過是一句鬼話了。畢竟高學歷的人才,在智商、情商、綜合能力肯定差不了。
這些年,高知識水平、高學歷創業者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而有這樣差異的情況,無非是在信息極度透明的今天,只有知識本身才是如今人與人之間的“不對稱”,才是你攀登制高點的階梯。
對於這些成功案例我無法一一舉證,但在市場大環境下,靠本事穩住事業的人越來越多了。
而在高學歷人羣裏因為具有同等知識水平的人越少。你的研究成果,競爭者當然也越少。在“不對稱”的商業內核下,能為自己築起“高邊疆”的,終歸還是知識。
所以,知識改變命運,不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想改變命運,真得靠讀書這條路徑。雖然這條路上,充滿了無數可能,但終究是一條比較好走的路。
寫在最後
讀書無用論,雖然在當今時代,會越來越少,但隨之衍生的“我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反而越來越多。
這究竟是父母為了孩子找的藉口,還是為了給自己個台階下,就因人而異了。然而,在同一物種下,讀書的能力確實存在大同小異,但這卻不是不讀書的理由。
作為學生,好好讀書就是最正確的答案,能否把書讀好,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讀書好壞,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只要我們秉着自己的目標,去努力讀書,最大概率也能有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形象,你説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