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學霸説自己從不學習?揭秘學霸説謊的真相
在某社交網站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有些學霸説自己從來不學習,可他的成績為什麼還那麼好?提到學霸,總是給人一種仰視的感覺,他們學習起來總是那麼輕鬆,我們解不出來的問題,他們能脱口而出,讓人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那麼大。遺憾自己沒有學習的天賦,不管怎麼努力追趕,都只能望其項背。
不得不承認,學習確實需要有一定的天賦,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內省智力和自然智力,不同的人各項智能的表現不同,因此天賦也不同,就會出現有些人擅長唱歌跳舞,有的人擅長學習,有的人擅長交際等。
但是即使再有天賦的人,也需要努力,愛迪生曾經説過:“‘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那麼,為什麼有的學霸會説自己從來不學習呢?顯然,這是撒謊。
有的學霸為什麼會撒謊説自己從來不學習
有的學霸撒謊説自己從來不學習,其實背地裏卻很努力,給人一種他不用那麼努力,依然學習很好的假象,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擔心別人超過自己,迷惑對手
做學霸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對於一般人來説,能考進班級裏前幾名就非常不錯了,但學霸通常對自己要求很高,永保第一,是他們的追求,在享受榮譽的同時,也容易招致旁人的羨慕嫉妒恨,其他人會暗暗地和他較勁,為了迷惑對手,他們常常會説自己平時不學習,經常在家打遊戲。
學霸的話千萬別當真,考試結束後,每每學霸都會説考得不理想,成績單放下來,你就會發現穩居第一,他所説的不好和你理解的不好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他的目標是考滿分,否則就是不好,而你則認為考不到80分,才算不好。
總之,學霸雖然優秀,但他背後也一定很努力,或許你看他沒有你努力,但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或許強於你,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整天混日子就能考第一名的。
第二,希望被人認為自己是聰明的
學霸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聰明,腦袋瓜靈光,每每我們誇“別人家孩子”時,都會説:“人家腦瓜就是好使。”誇孩子聰明,孩子都愛聽,相比之下,很少有人會誇孩子努力,這就給孩子一種誤解:聰明的人學習才好,腦袋笨的人才會努力。
大多學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人認為不夠聰明,尤其是中小學生,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還較差,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背後付出了很多辛苦才考了第一名,這會讓人們覺得他不夠聰明,所以他會告訴別人,他從來不學習。
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努力
不管是學霸,還是普通學生,當他們取得了進步時,我們都應該讚揚他們的努力付出,而不是誇獎他們聰明,因為聰明常常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不管後天怎麼努力,都很難改變,一旦孩子形成這種固定型思維,就有可能放棄努力,因為他覺得自己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會有一種無助和絕望的感覺。
相反,如果誇獎孩子努力,就會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進步,就可以讓自己更好,那麼,他們就會努力去嘗試,這實際上是一種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會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呢?
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這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來的,她認為一個人擁有成長型思維,將樂於接受挑戰,並積極地去擴展自己的能力,而這也是未來發展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上個世紀70年代,德韋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她找來一羣孩子,讓他們做了一系列難度遞增的智力拼圖,這些孩子表現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孩子在嘗試失敗後,開始責備自己,“我的記性一直都不好”“我越來越迷惑了”,隨着拼圖的難度不斷提升,孩子們最終放棄了,不願意繼續接受挑戰。
第二種類型的孩子不僅坦然接受失敗,甚至很喜歡失敗,拼圖越來越難時,他們不會責備自己,還表示喜歡接受挑戰,他們覺得題目越難,越應該努力地嘗試,而不會抱怨這個拼圖一點都不好玩,而且他們還會不斷地暗示自己,“我就差一點就拼出來了”。
之後近40年的時間裏,德韋克一直在論證不同思維模式與成敗之間的關係,最終發現:思維決定命運。擁有固定思維的人,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束手無策,總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者運氣不好,最終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遇到挑戰時,堅信自己可以戰勝困難,越挫越勇,最終走向成功。
孩子的認知往往與父母的評價息息相關,我們多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孩子,孩子的未來就會越發光明,相反我們用固定型思維看待孩子,孩子就會逐漸走向平庸,甚至是自卑,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