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國家歷史上從未贏過一場反侵略戰爭,二戰後領土卻擴張百萬平方公里!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在印度這個國家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試圖征服印度的征服者失敗過。

眾所周知,印度這個國家在依靠不抵抗運動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獲得“乞討式”的獨立過後,從總理尼赫魯開始,就一直奉行侵略性的“前進政策“,不僅陸續發起了三次印巴戰爭,武力吞併果阿和錫金,還一直欺壓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等鄰國,甚至在東北方向挑戰中國。而除了1962年被中國狠狠教訓過以外,印度對周邊鄰國的侵略行徑卻在西方國家的縱容下從未受到過懲罰,而那場一讓尼赫魯鬱鬱而終的戰爭不僅沒有讓印度吸取教訓,反而在其國內引發了持續到今天的對中國的敵視和巨大的呼喚復仇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

而這樣一個咄咄逼人,囂張至極的國家,雖然被稱為文明古國,但在其五千年的歷史中,卻有一個令人捧腹的記錄——印度從來沒有成功地抵抗過任何一次試圖滅亡其國家的外族侵略,甚至記載中連像樣的抵抗都很少。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而不是是唯一文明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

事實上,印度是一個被反覆征服的文明,在華夏炎黃部落在涿鹿之戰中獲勝的同時,印度本土的第一個文明——哈拉帕文化已經亡於雅利安人的入侵了。

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哈拉帕文化諸如摩亨佐-達羅這樣的城邦已經具有了成熟的城市結構,甚至還有完善的排水系統,可以説這個文明已經發展到相當的高度了,但是雅利安人的入侵卻讓這一切化為烏有,印度底層種姓血脈上最早祖先的燦爛文明到今天只留下了一片殘骸和隻言片語。

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古代印度進入了吠陀時期,也為印度帶來了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高種姓的一系列特權從這個時候開始確立。種姓制度的壓迫和印度教的宗教宣傳,深刻地改變了印度民族。

到了公元前600年,在伊朗高原地區,強大的波斯帝國崛起了,在雄才大略的居魯士大帝的繼承人,大流士大帝的率領下,波斯軍隊輕易地就佔領了印度,將其變成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國寡民的希臘城邦,卻在馬拉松之戰中堅韌地擊敗了大流士橫掃埃及和中東的大軍。

大流士身後的波斯帝國很快就衰弱了,不久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就發起了傳奇的亞歷山大東征,他以馬其頓王國不多的人口,利用精鋭的馬其頓方陣步兵,很快席捲了整個中亞,而其兵鋒最遠就抵達了印度河流域,由於亞歷山大的帝國疆域實在太大難於治理,而當時的印度茂密的叢林和熱帶氣候讓希臘士兵很不適應,故而亞歷山大在佔據了北印度後不久就放棄了這一領土。同一時期,華夏的秦國正在籌備着席捲天下的戰爭。


亞歷山大放棄印度後,印度出現了第一個帝國——孔雀王朝,著名的阿育王就是這一王朝最為有名的君主,他大力發展佛教,一定程度消除了高種姓婆羅門的特權,並第一次幾乎統一了印度,但在他身故後,印度又陷入四分五裂。隨後,希臘人,塞琉古人,安息人依次入侵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最後一個入侵者大月氏人在北印度建立了稍微強大的貴霜帝國。同一時期,秦始皇使蒙恬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漢武帝鑿通西域,並幾乎滅亡了匈奴帝國。值得一提的是,貴霜帝國曾經試圖入侵東漢,但卻遭到定遠侯班超以極少的兵力迎頭痛擊,並從此向漢朝進貢。


貴霜帝國最後在公元三世紀亡於內部分裂,取代他的是笈多王朝,但這個王朝也只是堪堪統一了北印度,到了7世紀,在匈奴人的入侵下,雖然這批匈奴人最終被印度土著同化,但笈多王朝在這次入侵下還是很快就分崩離析了。隨後印度又回到了它歷史上的常態——分裂與混亂。

到了11世紀,印度迎來了它漫長被征服歷史中最為可怕的征服者——阿拉伯人,廓爾王朝的伊斯蘭君主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就佔據了北印度,隨後廓爾王朝的印度總督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德里蘇丹國的伊斯蘭君主對他的繼承人留下了這樣的話:”你一定要切記,如果不使印度人極端貧困,他們就不會馴服。夠他們吃就可以了,絕不容許剩餘,更不能讓他們擁有財產。”這樣的統治延續了好幾百年,便形成了一種頑固的草民心理、乞告心理、凱覷心理。即使地位改變了,也仍然覺得自己矮人一等,時時受到威脅,時時需要乞告。這樣的民族性一直延續至今。

德里蘇丹國的統治終於瓦解後,來自北方的穆斯林建立了莫卧兒王朝,莫卧兒王朝基本延續了原先的統治方式,直到西方殖民者在近代終於發現了印度。

四分五裂的印度終於迎來了其歷史上第一次完全統一,但是諷刺的是,這種印度式的大一統卻是由英國殖民者完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全世界民族獨立浪潮的興起和英國的衰弱,印度依靠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取得了獨立。但是這種恩賜的獨立無法保證國家的統一,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就被從英屬印度中劃分出去了。印度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異族統治後,其政權終於回到了印度手中。

縱觀印度歷史,可以總結出幾個規律:

印度從來沒有成功地抵抗過異族侵略者的全面入侵。

印度的王朝要麼亡於分裂要麼亡於入侵,雖然底層人民飽受壓迫,但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中國式的農民起義。

印度民族歷史上的常態是被異族(波斯、希臘、匈奴、阿拉伯人、英國殖民者)統治。


或許是為了補償這幾千年歷史的遺恨,印度人一邊驕傲於成為殖民地中的“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一面瘋狂地入侵周邊國家,克什米爾、果阿、藏南、錫金都一一被印度侵佔,其國土面積比獨立初拓展了百萬平方公里。印度還一邊大量購買多個國家的軍事裝備,一邊通過軍事手段傀儡不丹,利用經濟手段打壓尼泊爾。


對於這樣的惡鄰,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就是他畏威而不懷德,但是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一旦招惹了強大的大國,相信印度會為自己的擴張野心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