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創新型的供給方式的不斷出現,早教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局。在大半年的沉寂之中,強依託線下場景的早教行業正在探索探索積極自救的方式,7月30日,摩爾媽媽上線“定製教育”入口,其中就出現了類似户外早教的新業務。無獨有偶,此前北京商報記者就曾瞭解到,北京已經出現有高端早教機構組織會員開展户外活動課,以增加用户黏性。事實上,户外早教在美國發展進入成熟期,但國內早教行業大多依靠商場和社區店來擴張,户外早教的系統課程和師資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而這也給相關領域的創業者帶來了機會。
圖説:孩子們正在參與户外體驗課
走向户外
目前,由於關於早教行業的明確復工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大部分早教機構仍未正式復工。為了進行自救,維持現金流正常運轉,早教機構們紛紛開始探索新的課程模式,課程直播、老師入户、開展户外活動等等都成為這半年來早教行業出現的新現象。
日前,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已經開始有高端早教機構開始嘗試户外體驗課,組織家長和孩子參與進户外的活動中。家長齊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早教機構針對會員開放了户外體驗的網上預約通道,且僅需提前預約,目前不額外收費。而就在7月30日,摩爾媽媽APP上線了“定製教育”入口,這一入口中的教育產品也包含了親子游學(户外景區)這一類型的課程。
在線下商場早教機構、社區類早教機構停擺的當下,走向户外的形式成為早教機構們不約而同轉換的新思路。“户外早教目前偏向兩大主要類別,一種是運動體能類,另一種是自然探索類,還有部分藝術早教機構會推出一些以自然素材為主題的藝術類課程。”米來媽媽MCN創始人、早教專家邢子凱向北京商報記者詳細介紹了目前户外早教的幾種種類。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推出户外早教的大部分機構都停留在摸索期,課程以體驗為主,尚未形成規模化的體系和推廣模式。
“我們是被需求推着走的,所以推出了一系列的定製教育,”摩爾媽媽創始人兼CEO姚娜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學校和教育機構都沒能開門,0—6歲年齡段的孩子只能迴歸到家庭教育,這讓家長壓力變大,需要一些社會化教育的支持,同時企業也需要開發創新型的供給方式來滿足需求。”
理念萌芽期
在國內,户外早教這一新形式嶄露頭角。但在國外,户外早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截止2019年,美國的户外早教機構Tinkergarten就已經獲得了多輪融資,擁有超過2000名講師,覆蓋全美50個州。
“美國和歐洲社會環境崇尚運動,他們的早教形式就是以户外為主,並且會以媽媽互助會、社區公益組織這樣的形式開展。”邢子凱強調,“在國外,户外早教實際上就是親子活動,場地集中在公園、社區這些公共場所。與國內豪華的室內場地比較起來,這些場地更有公共性質,同時國外早教的客單價也更低。”
據悉,國外的户外早教更多依託社區、公益組織開展,社會屬性強。而國內的環境下,目前早教機構多以室內場地為主。“早教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社交需求,小朋友和媽媽需要早教機構提供場地交朋友,而如果遇到霧霾天氣情況則不適宜小朋友在外活動,這就需要類似於商場、社區裏的室內大型早教機構。”邢子凱談道。
東西方觀念的差異性讓户外早教在國內的推廣局勢並不明朗。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朱建新表示,“像户外早教這樣的新生事物,不同羣體的接受程度不一樣,需要考慮到用户人羣的環境和背景再進行佈局。”
難題待解
疫情造成的線下機構停擺,讓幼兒園及早教機構的老師們也急需新的課程形式來破解收入問題。户外早教的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師的收入壓力。記者還發現,已經有一些小型的早教工作室出現,採取幾個小朋友拼課一個老師的形式開展,且獲得了家長們的普遍好評。
事實上,户外早教作為教育新物種正在被創業者看到新機遇。姚娜談到,教育的本質是“服務+內容”,當家長意識到,孩子不一定需要送到機構接受教育,而是在公園、小區、景區,有老師和教研的參與就可以完成個性化課程體驗時,從業者就該反思,當場地租金佔到成本50%以上的商業結構是否合理?
邢子凱則指出,“户外早教的形式會讓機構和老師之間的粘性減弱,此外,户外早教還面臨着場地問題,目前在國內,早教機構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其大型遊樂教學設施的完善,户外早教的出現會減少對這些設施的依賴性,當場地換到室外的公園、草坪等地,機構的客單價也會相應降低,這讓早教機構入局户外早教的利潤空間變得不明朗。”
除此之外,參與過户外早教體驗課的家長齊女士也表示,“場地的安全性也是值得考量的問題,北京如果遇上霧霾、潮熱天氣,家長就很難放心地將孩子放在户外,而且很多寶寶年齡段比較小,很難找到一塊相對封閉的户外場地去開展活動,這樣一來他們的安全風險會很高。”户外早教的安全性和場地問題,都成為機構需要認真考量的重點。
朱建新也認為,目前的時間節點下,户外早教成為機構探索自救的新方式,也實現了老師和孩子們的互動,從行業探索的角度看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早教機構在探索户外可能性時要注意做好課堂保障和安全預案,“即使是在室外,也需要一些相對獨立和安全的場地去開展活動,保障安全在第一位。”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實習記者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