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時期“韓國人”的生活生存狀態詭異,還有人説秦朝話
觀古今看世界
中國三國時期的朝鮮半島,對於很多三國愛好者來説就像是一個迷霧。我們之前分享過三國時期倭人的生活狀態,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當時朝鮮半島南部人們的生活狀態。
韓這個地方在帶方郡之南,東西邊界都以海為止,南方和倭人相連(當時認知達不到日本特別具體在哪),整個控制地區大約四千裏。韓人有三個主要分支,分別是馬韓、和弁韓(弁辰)。我們來分別説一下,先從馬韓來説。
馬韓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側,那裏的人熟悉種植,瞭解蠶桑,會做。在馬韓人的範圍內,有很多以首領統領的國家,相對大點的國家統領自稱為臣智、小點的自稱為邑借。他們的國家很多有依山傍水,沒有城牆。馬韓範圍內有記載的大概是五十四個國家,相對大點的國家有一萬多户,小國只有幾千户。馬韓範圍內如果向中國進貢,主要將貢品交到樂浪郡,根據記載馬韓地區一年四季都會對中原王朝進貢。
東漢桓、靈二帝時期開始,人強大起來進攻帶方郡,日落西山的東漢也無暇顧及朝鮮半島局勢,這樣就導致很多帶方郡的人逃到了韓人控制的範圍內。建安年間,公孫康派遣公孫模、張敞等人收集移民,率軍討伐濊人一舉恢復了昔日的。景初年間,在司馬懿平定遼東後,曹叡秘密派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將當地完全控制住,並對馬韓各國領導封賞。
正始六年,帶方郡太守弓遵治下的人依附了高句麗,弓遵就拉來樂浪太守劉茂平叛。此事後,有將領建議為了應對當地複雜的,擴大自己的邊境勢力,應該在樂浪郡設置機構,專門應對朝鮮半島民族問題,於是朝廷下詔讓辰韓等八個國家歸樂浪郡統領。其實利益之下,誰暫時統領誰一段時間是沒問題的,但因為聖旨翻譯的有問題,讓馬韓人誤解且極度憤怒(我也不知道翻譯成什麼了)。韓人派兵進攻帶方郡,此時弓遵和劉茂再次平叛,只可惜弓遵戰死沙場。兩年後,王頎接替了帶方太守的位置。
根據記載,在穿着上馬韓人喜歡戴頭巾,他們來郡中朝見的時候都會帶頭巾。另外他們雖然每個國家有首領,但很多國家之間會出現雜居情況,因此互相基本很難進行完全的勢力控制。他們之間沒有跪拜的禮節。
生活方面,他們的住處基本是土質和草屋,他們的房子外觀看起來像是墳墓,全家人一般會在一個房屋內,並沒有長幼男女之別。韓人下葬有槨無棺,他們當地人不知道牛馬是可以騎乘的所以牛馬有時會成為陪葬品。當地人不認為金銀錦繡是好東西,只認為玉珠是最珍貴的財寶,他們會將玉珠掛在衣服上當飾品,或者當成項鍊與耳墜。
當地人性格強勇,戰鬥時他們不戴帽子露着髮結,他們的軍隊被稱為炅兵,因為他們早早使用鋒利的鐵器,陽光照在他們的兵器上閃閃發亮,他們還會穿上一種皮質的鞋子。隨着時代在發展,很多大國也開始建造城牆,那些年輕的健兒,甚至有時會略微“自殘”式地展現自己多健壯。
他們每年五月的時候播種,同時會舉行祭祀儀式,大家會聚到一起唱歌跳舞,喝酒一般一喝就一天。他們的舞蹈,是幾十個人一起跳,跳舞時肢體語言豐富,節奏比較像漢代的鐸舞。十月結束農耕工作,他們還會進行上述活動。當地人信鬼神,大國小國都會有一個人主管祭天的,被稱之為天君,也有的國家稱之為蘇塗。他們舉行祭天活動時,會立起巨大的木頭,並敲響鼓和金屬製的響器。當時韓人也會面對外來人口問題,而且人生地不熟的外來人會在韓人地區當賊寇。於是韓人也創立了類似浮屠的理念,讓所有人明確善惡。
當地的禽獸草木和中國基本相似,那裏產大慄,記載的是大如梨。那裏還有細尾雞,這種雞的尾巴長五尺多。當地男性經常。
另外在史書上,還記載下了現在濟州島地區當時人的生活狀態。當時濟州島的人被稱為州胡,但當時人認為是在馬韓西邊。那裏的人身高矮小,説的話和韓人也不同。當地人都會像鮮卑一樣剃髮,也會穿皮質的上衣,那裏的人喜歡養牛和養豬。比較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的皮衣只有上半身,下半身是不穿任何衣物的,這樣看起來在當時人的概念中和裸着沒啥區別。他們經常乘船來到馬韓,並和當地進行商品貿易。
説完了馬韓,咱們説辰韓。辰韓在馬韓的東邊,自稱是祖先為避免秦朝的苦役而來的。這個辰韓是有城池的,但他們的牆一般用柵欄式的阻攔物。那裏的語言與馬韓不同,那裏管“國”稱之為“邦”,把“弓”稱為弧,把“賊”稱之為“寇”,“行酒”稱為“行觴”。他們互相之間稱呼都會稱之為“徒”,這點和秦人差不多。他們稱呼“樂浪人”為阿殘,“我”為“阿”,還聲稱樂浪人原本是他們的殘部。一開始辰韓有六個國家,後來發展為十二個國家。
另外還有一個國家叫弁辰(弁韓),這裏也有十二個國家,下分為諸多小邦。大邦的首領稱為臣智、往後以權力等級依次稱為險側、樊濊、殺奚、邑借。其中大邦大概四五千户人,小邦六七百户人。當地土地肥沃,適合種植五穀和水稻,而且當地也通曉養蠶繅絲,還可以製作絲織品,那裏的人也會乘牛駕馬。
弁辰人有明確的婚姻嫁娶習俗,且男女有別。如果人去世,會用大鳥的羽毛為其送葬,意味着死者未來會飛揚。根據《魏略》記載,弁辰人的屋子是將木頭橫着建起來的,有點像中國的牢獄。弁辰地區出鐵,所以整合韓人、和倭人都會來這裏買鐵。那裏的鐵也是市場流通貨幣,相當於中國的錢,有時弁會用鐵來進貢。當地還能歌善舞喜愛飲酒,樂器上甚至能製造出瑟,彈起來的聲音還挺像那麼回事。
弁辰人出生後,人們會用石頭壓一下孩子的頭,為了讓他們長得矮一些(估計不用壓,基因就這樣)。那裏的男女身高和倭人差不多,而且會有。他們擅長步兵戰鬥,陣法和打法與馬韓相似。另外,弁辰人大街上如果相逢,會有下意識讓路的好習慣。
不過説回來,弁辰和之前提到的馬韓人活動範圍雖然不太一樣,但雜居情況很多,有些雜居地區也會有城池。他們兩種人的衣服幾乎相似,語法也基本相通,最少互相能聽懂個大概意思。他們祭祀鬼神的方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弁辰人做飯的地方統一在住宅的西側。
弁辰人為主的瀆盧國和倭人接壤(其實不接壤)。他們這十二個國家的國王,每個人都身形高大(和當地百姓平均身高差別明顯)。國王的衣服整潔,都留長頭髮。為更好的控制子民,當地國王設置的法度極為嚴峻。
那個時候的三韓,説實話和中原接觸並不多。中原王朝強盛時也許可以一探究竟,但隨着中原王朝沒落鞭長莫及之時,就會對其他文化記載不詳甚至缺失,產生認知斷層。
在現代朝韓的先祖寄託問題上,1993年朝鮮宣稱出土了檀君的屍骨。有書稱他是太陽神之子與熊女結合而生。相傳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意思是“寧靜晨曦之國”,定都平壤。檀君在位1500年,後隱居阿斯達為山神,活到1908歲。只可惜,相關內容在中國和日本的史書上也都沒有記載。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瞭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