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學啓動。未來5年,該基金將在350所“安全力教育示範校”開展培訓項目,推動構建完善的校園—家庭—社區安全體系,促進兒童自我安全力提升。 謝季森 攝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29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學啓動。未來5年,該基金將在350所“安全力教育示範校”開展培訓項目,推動構建完善的校園—家庭—社區安全體系,促進兒童自我安全力提升。
記者從啓動儀式上了解到,2021年是中國紅十字會應急救護推進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也將開展“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是其中組成部分。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團隊在2017年底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每年有54000多名0至19歲青少年因傷害而死亡。造成傷害死亡的前三大原因是溺水、道路交通傷害、跌倒/墜落。
專家基於對兒童傷害領域的大量案例循證研究發現,90%以上的傷害是可以預防的。鑑於此,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旨在動員學校和社會力量,致力於共建共享兒童安全體系,培育兒童預防傷害的自我覺知能力。該基金還將創建兒童傷害數據庫,開展傷害行為循證分析,建立青少年兒童安全力教育公益網站,面向社會共建共享預防知識資源。
3月29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在北京史家小學啓動。圖為學生們參與安全隱患查找互動。 付春來 攝
“學生安全教育中安全隱患的預警、排查、自救和風險規避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我們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郭長江在啓動儀式上説,掌握安全教育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於讓孩子們遠離傷害。
史家小學副校長李娟談及這項活動時説,要讓每一位學生掌握安全力,即具備發現危險並進行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識,將這種能力形成習慣並執行下去,進而影響自己和身邊的人。
啓動儀式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兒童安全力教育專項基金髮起人、中國兒童傷害預防教育專家張詠梅主講了題為“安全力,助我遠離傷害!”的公益教育課。課上,她通過尋找校園安全隱患、繪製安全警示備忘錄等互動方式,圍繞知、信、行三個方面認識傷害,解讀預防措施,培養學生安全預警的意識。
課後,史家小學的同學收到一份“安全行為口令卡”,卡上寫有學校生活的安全行為要求。張詠梅説,在教會孩子們學會排查環境隱患技巧的同時,更要落實到行為習慣的改變。“明確的口令要求對孩子的安全力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她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