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元朝在全國瘋狂地拆城牆,可拆到東南一個地方,他嚇得不敢再拆了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經典

看看小編的文章,聊聊你的想法,如果覺得喜歡,就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哈!跟小編一起開啓新世界大門吧!
小夥伴們,你們好,這麼好的日子,都在幹嘛呢,接下來,小編便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娛樂八卦事!
提起拆城牆,很多人都會想到頗為可惜的北京古城牆被拆掉,讓梁思成悲痛不已。700多年前,蒙古騎兵在神州大地南征北伐叱吒風雲,攻下一座又一座城池。他們發現雖然騎兵在平原地區勢如破竹,可面對中原、南方一座座堅如磐石的城池,尤其是高大的城牆時,寸步難行。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就迫不及待地在全國範圍內拆除城牆,要把整個中國變成蒙古人的草場。當時拆城牆儼然成為元朝地方官員的一項政治任務,甚至把它當作自己的政績,各地都在比誰將城牆拆得最為徹底。
然而,浙江台州府臨海地區的官員卻頭疼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敢拆這裏的古城牆。不敢拆不是説古城牆如鋼鐵一般無法拆除,而是不能拆掉,這是怎麼一回事?古代古城牆首要作用就是禦敵,比如明朝南京城牆就是禦敵的,朱元璋為保證施工質量,要求負責燒製城磚的官員刻上名字。
其次,城牆用於抵擋自然災害、野獸的防禦等,台州臨海古城牆就是起這種作用,首要作用就是用於防洪。台州臨海古城牆始建於何時,目前難以考證,但在南宋《嘉定赤城志·敍山》中有這樣的記載,
“大固山,一名龍顧山,在(臨海)州西北三百步。高八十丈,週迴五里。按舊經,晉隆安末,孫恩為寇,刺史辛景於此鑿塹守之,恩不能犯,遂以大固、小固名山。《壁記序》雲:‘隋平陳,並臨海鎮於大固山,以千人護其城。’則得名舊矣。”
不過,真正讓臨海古城牆被後人熟知,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臨海的八年,當年他在這裏九戰九捷,將城牆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得這裏的古城牆有着“江南八達嶺”之稱。
台州府位於靈江入海近處,由於潮汐作用,海水經常漫山城池。為此,城牆設計者創造性地把甕城修成弧形,特別是把“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圓弧形,這樣能有效地減弱水流對城牆的衝擊。
所謂的“馬面”就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部分,一般是墩台,因為它修長,如同馬面一樣。這種特別的設計,一方面增強了城牆牆體的堅固性,另一方面又能增強軍事防禦能力,進一步提升了防洪禦敵能力。
當戚繼光在此抗倭時,同台州府官員改造了臨海的古城牆結構,將城牆加厚曾高,並創造性地修造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使得禦敵功能大大增強。如今的台州臨海古城牆絕大部分保存完整,它是古代工匠們高超工藝的體現。
參考資料:《元史》、《歷史文化名城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