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毀了下一代?朱永新建議網絡素養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基礎課程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5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 王林)“近些年來,不斷有所謂‘手機/遊戲/直播/短視頻毀了下一代’的説法見諸於媒體,很多學校和父母也因此對孩子上網採取了完全禁止的做法,相當一部分學校甚至不允許APP進校園。但是,將未成年人與互聯網割裂開來,將未成年人排斥在數字世界之外,這顯然是與時代發展趨勢相悖的做法。”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有必要引導全社會認識網絡時代的特徵,打造並推廣符合未成年人的人生髮展和社會化需要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

  在朱永新看來,目前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之下,網絡素養相關的教育內容並沒有被全面、合理、科學地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的各個階段。無論課程內容和課時數量,還是師資隊伍和教學水平,都遠遠無法滿足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需要。由此形成了兩個完全脱節的世界,一邊是孩子們在網絡中自然生長,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園;另一邊是家庭學校視網絡為洪水猛獸,只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漠視他們在網絡中的言論與行為。因此,有必要將網絡素養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基礎課程,系統規劃與組織。

  此外,朱永新表示,家庭應承擔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的責任。父母的網絡素養對未成年人有言傳身教的作用,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有促進作用。“調研中的父母大多認同互聯網對孩子有幫助,應該多接觸而不與時代脱節,但自己又不知道怎麼引導孩子。因此,網絡素養教育體系中,應當將家庭納入其中,首先讓父母懂網,學習如何在網絡問題上與孩子建立開放友好的溝通”。

  “調查表明,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即便在農村,未成年人的上網比例也高達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網絡技能主要用於聊天購物和娛樂遊戲,硬件基本技能缺失嚴重。”在朱永新看來,一般而言,我國未成年人的網絡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主要由同學、朋友或者其它等‘非正規’教育渠道完成。這導致了青少年網絡素養存在明顯的短板,存在過度沉迷、網絡欺詐、網絡暴力等很多隱患,也充分反映出青少年在網絡時代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特點。

  因此,朱永新認為,應該充分結合這一特點,協助孩子通過閲讀網絡主題的圖書、欣賞網絡主題的影視等有效的手段,不僅讓青少年自主提升了網絡素養,而且提高閲讀能力,提升欣賞水準,強化核心素養。同時,也應發揮網絡平台和互聯網企業的作用,通過“科技向善”,探索新的數字技術,為未成年人打造一個健康友好的網絡環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3 字。

轉載請註明: 手機毀了下一代?朱永新建議網絡素養納入普及性義務教育基礎課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