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星班:特殊教育學校附設在普通學校、服務於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班級,是促進特殊教育走向融合教育的一種教育安置方式。
在慈溪城區中心小學東校區,就有一個衞星班。目前班內有11名學生,其中有自閉症患者、“唐寶寶”以及患有不同程度智力、肢體殘疾的兒童。他們的班主任潘玲麗老師,是個來自杭州的91年姑娘,別看她個子小小的,能迸發出大大的能量。
這能量有體力上的。個別自閉症兒童情緒容易失控,倔脾氣一上來,又打又咬。“一年級剛帶這個班時,我還在哺乳期,被學生用力撞後,得了乳腺炎。”之後,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潘老師就使出渾身力氣抓住學生的雙手,直到他們冷靜下來。
這能量還有工作精神上的。每天的課堂,“狀況百出”。一會兒這個孩子要上廁所了,一會兒那個“唐寶寶”坐到地上去了……光是讓11個孩子端端正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是件很難的事。“有時候認真做了備課、PPT,但是課堂進度跟不上,學生反應不理想,讓自己有一種挫敗感。但看到他們的一點點進步,又滿心歡喜。”在一天天的“崩潰”中,一次次滿血復活。熱愛這份工作的她,不想放棄每一個學生。
學生的吃喝拉撒睡 老師都要管
班上不少孩子,還不能自主上廁所,需要老師或者大媽媽陪同與幫助。例如有的孩子蹲坑蹲不下去,有的孩子對廁所裏的洞充滿了恐懼,有的孩子需要開着門才敢進去上廁所……
隨着孩子的成長,目前班上已經有女孩子來了例假。“幫她墊了衞生棉就覺得很不舒服。”家長就給她穿拉拉褲,但是女孩子大了,等走出校園都是十八九歲的大姑娘了,總不能一直穿拉拉褲。潘老師一直鼓勵女孩子能適應自己的生理期。
班上有個個子高高的女孩子,也出現了發育徵兆。潘老師提前和家長溝通,希望她能順利應對即將迎來的成長。
學生的吃喝拉撒睡,都是衞星班老師的工作範圍。“有一個孩子,食堂裏給他打什麼菜都不吃。喜歡吃點小零食,就讓家長多帶些零食來學校。”但是一直吃零食不吃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育。對此,潘老師心裏一直擱着一塊石頭放不下。
“後來,我發現這個孩子很喜歡吃海苔。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就坐在他對面,把米飯包在海苔裏,包一個,他吃一個。慢慢地,在米飯裏放一些胡蘿蔔、肉等其他菜進去。”
有些孩子不願意午睡,潘老師就和孩子們一起躺着,一左一右各抱一個,拍着他們進入睡眠。
每個學生都是潘老師的牽掛
班上每一個孩子,都是潘老師心尖上的,為他們的不幸而難過,更願意為他們更好的未來而努力。衞星班裏有個程度較輕的孩子,潘老師一直希望他能融入到普通的孩子中去。後來,這個孩子轉學到了外省,由老家的爺爺奶奶照顧。
對此,潘老師一直放心不下他,隔三差五給家長打電話詢問情況。得知家長又打算把孩子接到慈溪來上學,潘老師多次鼓勵並催促家長,想想辦法,讓孩子去普通班上課。但孩子家長聯繫了多所學校,都因特殊學校的學籍而沒能成功,最終又回到了潘老師的衞星班。對於程度較輕的孩子,潘老師會為他的離不開而惋惜。
她想讓學生迴歸主流融入社會
在普通學校開辦衞星班,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特殊少年兒童與正常少年兒童的融合,提升特殊少年兒童的綜合素養,讓他們更好地迴歸主流,融入社會。
衞星班的孩子會有機會和其他普通學生一起上課。“首先從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等副課開始融合。”潘老師説,“我不會每次都帶情況比較好的學生去,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
班上有孩子聽到音樂就很開心,潘老師就帶他去普通班一起上音樂課。新學期她已根據校方要求安排列好計劃,不放棄每一個融合的機會。“我會根據孩子的個人愛好,和他們當天的狀態,帶學生去其他班上課,保證每一個都能輪到。”
在採訪中,講到一些學生,一些故事,潘老師一度哽咽,泣不成聲。能感受到每個學生她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為他們着急,為他們哭泣,為他們開心。每天的教學生活,她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哪個孩子沒留意到。經常在教室裏一待就是一整天。
自己的學生遭到其他人異樣眼光和不好聽的話語,潘老師都會為他們“出頭”。用她的原話説:“我的學生只能我來教育,別人都不能説他們。”
教師節來臨之際,潘老師也收到了幾張賀卡,雖然上面的畫很潦草,字跡歪歪扭扭,但她卻如數珍寶,一張張向記者展示。她説:“我希望能一直帶到他們小學畢業,再跟着學生一起去職高,陪伴他們直至走出校園,步入社會。”
藍媒聯盟·慈溪市融媒體中心 李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