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有這麼一個山村,全村土地面積4.6平方公里,全村有872户2743人,在華夏大地,有很多這樣的山村,這個山村就是福建龍巖古樓村,這個村有一點不一樣,那就是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一個決定,人才不斷!自1999年開始,古樓村開始成立獎學基金,要知道,這些錢,都是村民自發捐款,這是什麼概念,就是説,全村的人,都重視教育,看重知識改變命運,這樣的氛圍,肯定會讓各個家庭形成教育的攀比,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誰家孩子考上了研究生等等。
這樣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以讀書為榮!
更重要的就是,在古樓村,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刻進祠堂,這是一種榮耀,我相信,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也正是這個決定,讓這個2000多人的山村走出來了12位博士、28位碩士。
一個榜樣帶動一個村子的教育古樓村對於教育的重視,最早是從古樓村首位大學生林森春,以及首位博士梁瑞鳳開始,有了榜樣,古樓這個小山村對於教育“一發而不可收拾”,一次一次的成就顛覆我們的想象。
梁瑞鳳1987年獲中科院碩士學位後,又於1990年獲博士學位,而林森春於1987年獲杭州大學碩士學位,後來留學美國,並於1998年獲新澤西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寫到這裏,我記得我們那邊的教育氛圍,當時,1980年村裏出了一個院士,自此之後,教育的氛圍開始改變,到了90年代,村裏出了很多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人民大學的學生,到現在,他們已經功成名就,為村裏做了些事情,修繕學校、設置獎學金,學習的氛圍越來越重!
截止現在,各個家庭比拼的就是誰家孩子在哪裏上學,在哪裏工作,這樣的氛圍,我想很多地方都需要!
我們需要第一個闖出來的力量!很多時候,對於農村的教育來説,需要榜樣、需要力量,那就是第一個闖出來的人,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之後就是源源不斷,我們可以觀察,很多地方的教育,都是從第一個大學生開始,之後,形成了比拼!
這對於家長來説,需要一個清晰的認知,那就是給孩子建立什麼樣的認知觀、世界觀,那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未來!
對於一個家庭來説,上學是一種投資,短期內改善不了家庭的環境,但是,讀書、上大學,帶來的長久好處顯而易見,這不僅可以改變一個家族的命運,更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一個朋友,家裏有三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他説,上學的時候,家裏很窮、很窮,因為,父母吃了知識少的苦,就想,一定要把孩子培養出來,不管自己怎麼吃苦,都要堅持,就這樣,三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
之後的日子就是,三個孩子都很爭氣,大學畢業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不錯的工作,他們的父母,就輪流在三個孩子的城市轉,住夠了,就回老家,我想,這對於老人來説,很幸福!
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讀書讀書,可以豐富你的生活,豐富你的精神,我一直相信,一個讀書的人,生活可能是辛苦,但是,精神世界是幸福,因為,我堅信,一個人,需要的不僅是現實的物質,還有就是精神的滿足!
堅持讀書,就是堅持滿足自己的精神,很多人抱怨自己地區教育的不公,卻不去反思自己的不努力,這不公平,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把希望單純嫁接到孩子身上,我們自己如果不努力,沒有遠見,你有什麼資格埋怨孩子?
人可以窮,但不能沒有追求對於家長來説,我們可以忍受艱難的生活,但是,我們不能放鬆我們的追求,不能放棄自己的努力,你要知道,這些都是孩子的榜樣!
你沒事的時候,就是玩遊戲、喝酒、打麻將,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會怎麼樣?我想我們都知道!
不要羨慕別人的孩子,你要看別人父母做了什麼!
別人為了孩子絞盡腦汁,看書、學習、找人,我們又為孩子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