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古詩中提到: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語言的魅力非常龐大,我國曆朝歷代都在想着做好統一的工作。比如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對於國內的各方面都進行了統一,比如説度量衡甚至是公路,還有思想方面的統一。但是由於我國有多民族組建而成,文化差異和語言溝通等方面,都會存在一些細節方面的差錯。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那麼這時候進行統一,有利於我國民族之間的交流。但是國語,也就是普通話,曾經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統一的呢?其實是經過投票。説起投票來,很多南方人可能都覺得很不公平,因為南方人的鼻音比較嚴重,曾經覺得國語可能只差一票就是粵語了。

其實這種説法也不對,最有希望成為國語的並不是粵語,而是南京話。我國正式推廣普通話的時間是在1955年,這距離1949年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了6年的時間。但是也是在這個6年的時間裏面,國人發現中國人之間交流會顯得非常不便,沒有一個統一的語言進行溝通。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大家説自己的老家話會顯得非常不便利,於是這時候迎合國情的需要,也就推出了普通話。在2000年時,我國還專門出台了普通話的相關法律,所以現在普通話已經成為了官方承認的中國話。為什麼説最有希望成為中國國語的其實是南京話呢?

因為在1911年,我國民國建立時期,南京的政權在舉國上下範圍以內都屬於重量等級。即便是軍閥割據,但是依然會遵從南京的政治地位,而南京在我國曆史中的政治地位其實也比較高,比如説明朝時期的都城就在南京。而1949年,新中國成立距離1911年民國政府成立的時間點最為接近。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所以也正是因為這一影響,南京話在當時的重量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很多人都推薦南京話為中國的國語,只不過後來這一説法被否決了,推行了當下的普通話。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但不論怎麼説,粵語成為國語的可能性其實並不是很高,因為粵語它的地理位置實在是過於偏南方了,這對於中國北方的百姓們而言,其實是非常不利的一件事情。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如果真的有再來一次投票的機會,相信很多的北方人也不可能會把自己手中的一票投給粵語,所以當年粵語只差一票就成為了中國的國語,這一説法不論怎麼想都站不住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5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年僅差一票,粵語就成國語了?並非如此,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