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很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鼎立。但是在三國爭雄天下時還有一國,即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第四國就是遼東的燕國,一個被忽略的政權。
東漢末年既然是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難道燕國不值一提嗎?
東漢末年,燕國首先割據一方。公孫度在公元190年建立燕國,早於其他三國中的任何一個,魏國在公元220年,蜀國在221年,吳國在229年。所以中原還在大亂,曹操與袁紹還沒一決高下的時候,人家公孫家族就已經佔了東北遼寧地區,成了當地的土皇帝。而燕國在公元238年,被司馬懿滅亡,國運49年。雖然不能與其後的唐宋元明清相比,但比魏國的46年,蜀國的43年要長(東吳最長,有52年)。
燕國的立國者是公孫度,也就是後面的亡國君公孫淵的爺爺。公孫度少有名望,他還有一個給力的老鄉,就是董卓的部將徐榮。通過這層關係,公孫度成為遼東太守。公孫度本人沒什麼威望,被遼東郡的世家豪族所輕視。所以公孫度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立威,打壓豪族,“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之後公孫度積極向外擴張,經營遼東。到初平元年的時候,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中原地區亂成了一鍋粥。就給公孫度以割據一方的野心和機會,於是公孫度自立遼東侯,不受漢廷的分封。
當然立國者往往都是能力過人的,公孫度繼而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就像孫策平定江東六郡一樣,公孫度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吸納人才,成了名副其實的遼東王。
由於公孫度的不斷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在後漢三國這個戰爭年代,獲得了短暫的安定。最終於公元190年,公孫度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不但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天地,親耕籍田,治理軍隊,出行時還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着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更有趣的是當時的曹操為了拉攏公孫度,上表封公孫度為武威將軍,永寧鄉侯。可是公孫度卻調侃道:“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所以説當時的燕國是不受中央節制的,而是一個獨立的地方政權。
創業容易守業難,公元204年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位。但公孫康不辱父名,燕國在其治理下頗為強盛。公元209年大破高句麗,攻陷其國都,又設置了帶方郡,起兵討伐韓濊,揚威朝鮮半島。
而且公孫康會審時度勢,爭取利益最大化。官渡之戰後,曹操趁機襲取中國北方,在白狼山之戰大破袁氏軍團。此時袁紹已經死,袁熙、袁尚二兄弟便跑到了公孫康處,想趁機奪取遼東。但公孫康為了拒絕袁氏,結好曹操,便先下手為強,趁袁熙與袁尚立足未穩之際,設宴將二袁斬殺,並將二人首級送到了曹操處。曹操大喜,封公孫康為左將軍,襄平侯。
俗話説富不過三代,公孫康死時,兩個兒子公孫晃、公孫淵年齡太小,就傳位給了兄弟公孫恭。公孫恭被推舉為遼東太守,曹丕繼位後封公孫恭為車騎將軍。
可惜公孫恭身患疾病,公元228年被侄子公孫淵奪權。公孫淵為人反覆無常,總是周旋於魏吳之間。公元233年,公孫淵想向吳國稱臣,雖然東吳顧雍、張昭等人紛紛反對,可是孫權一意孤行,派使者攜帶珠寶出使遼東。可是公孫淵又覺得東吳遠在千里,而曹魏卻近在咫尺,所以又怕魏國來攻打自己,但又想要孫權的禮物。於是公孫淵不但把珠寶拿到手,還設計殺害了吳國使者,真可謂反覆無常的小人。
後來公孫淵又惹怒了魏國,魏明帝曹睿派幽州刺史毋丘儉攻打公孫淵,可是魏軍形勢不利,被公孫淵擊敗。公孫淵便自立為燕王,設置百官,不斷騷擾魏國北方。
公元238年,曹叡一氣之下命大將司馬懿率軍四萬平亂。雖然司馬懿年事已高,又車馬勞頓半年才到遼東,可是公孫淵哪裏會是司馬懿的對手,不久便被曹軍殲滅。司馬懿入城以後,大舉屠刀,殺戮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人、燕國官僚兩千人、放出被公孫淵囚禁起來的公孫恭。公孫淵的首級被傳到洛陽。自此以後,遼東平定,曹魏這個來自北方的隱患徹底掃除。
綜上所述,公孫度所創的燕國雖然建國早,但公孫淵反覆無常,左右徘徊,遇到老狐狸司馬懿就無計可施了,司馬懿使詐賺取都城襄平城,燕王公孫淵突圍途中被斬殺,燕國成為四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由於遼東大部分時間都是臣服於曹魏政權,而真正稱王的公孫淵僅僅支撐一年多便被司馬懿殲滅,所以在魏蜀吳爭霸天下的時候,燕國基本沒有參與,羅貫中沒有把燕國納入也就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