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資本需以“優質內容”為核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12月23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北京市東城區委區政府聯合舉辦的“2021中國文化金融峯會”開幕。本次峯會以“金融助力雙循環格局下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資本需以“優質內容”為核心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在致辭中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應立足國內大循環,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促進資源要素順暢流動、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需求鏈體系,形成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在國內大循環支持下,提升對於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培育參與國際市場的產業競爭力。在新發展格局下,文化產業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滿足人民幸福生活需求、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及文化強國戰略等方面的作用越發明顯。

廖理認為,在此背景下,文化與金融的合作需要在供給質量和有效性方面持續提升,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方面文化產業的強外部性特點要求文化與金融的合作必須始終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我們看到,今年國家針對文化產業中的飯圈亂象、資本無序擴張、市場不良競爭等現象出台多套監管措施。在文化監管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的密切合作下,文化產業中以“流量”為核心過度商業化、資本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取得顯著成效。文化與金融合作進入新的階段,資本需以“優質內容”為核心,以激活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意活力”為方向,形成有效的文化產業資源配置。”廖理表示。

另一方面,廖理表示,在新格局下,文化與金融的合作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如在城市更新中,文化元素與各類存量資源的融合與提升、城市商圈與產業的升級都需要文化產業的深度參與。在鄉村振興中,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村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數字科技的加速融合,在內容、消費、旅遊等場景不斷形成新業態、新模式。金融需要在圍繞文化與旅遊產業新的發展特點,並同時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提高金融與文化的合作效率。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8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資本需以“優質內容”為核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