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明朝有一知縣,名叫袁崇煥,因崇尚兵法他自薦到邊關任職,並立下軍令狀,保證5年蕩平後金,沒想到他的人生,並沒有按照預定的軌跡行使。
袁崇煥35歲中進士,當了一名知縣,他工作之餘喜歡與人討論兵法,後來調到邊關任職,多次打敗後金的入侵,卻因遭到魏忠賢的妒忌,索性辭官回鄉種地。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公元1627年,16歲的朱由檢登基,世稱崇禎帝。一個月後,年輕的他剷除了大太監魏忠賢。
此時明朝既要對付內地流賊,又要防範努爾哈赤的入侵,而皇上尚且年幼,明朝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失控局面。
袁崇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次被委以重任。
袁崇煥曾與努爾哈赤,皇太極有過正面交鋒,並贏得寧遠,寧錦兩場戰役,因此他非常熟悉遼東戰況,朝廷認可他鎮守邊關的能力,他被視為明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1628年7月,賦閒9個月的袁崇煥回京向崇禎陳述兵事,他立下軍令狀,只要朝廷的軍隊將領歸他調遣安排,五年之內一定蕩平後金。朱由檢因此對他大加讚賞,任他為遼東總兵,賜他尚方寶劍。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袁崇煥早些年戍守邊關,就被魏忠賢等大臣猜忌,這次他又身處邊關,手握重兵,天高皇帝遠,因此他不得不提防朝廷大臣那些無中生有的誹謗。
1629年袁崇煥平定寧遠軍變,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並極力向崇禎舉薦自己的三員大將,聲稱未來五年他們定會協助自己復遼,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目標,他親手斬殺這三人,自己以死謝罪!
袁崇煥又一次向崇禎誇海口!
年輕的崇禎急於求成,不僅答應了他的要求,還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賜他蟒衣銀幣。
袁崇煥駐守寧遠時,在他的東邊有另一位將領手握20萬大軍與他隔海相望,此人便是毛文龍。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毛文龍的軍隊大都是一些落難的遼民,此時朝廷缺錢少糧,還要養着這20萬大軍,袁崇煥認為東江地理位置一般,又要消耗這麼多軍餉,於是上書朝廷希望派人監管毛文龍。
毛文龍又不是吃素的人,你袁崇煥這麼做無非想掣肘。他們互不相讓,為此爭吵不休。
袁崇煥一怒之下將毛文龍綁起來,給毛文龍列了十二條罪狀,手持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了,並將他的軍隊收編了。崇禎對此有些不滿,但也奈何不了袁崇煥。
就在毛文龍被殺不久,皇太極趁機率領數十萬清兵入關,攻打京城,這下把崇禎嚇得屁滾尿流。袁崇煥聞訊後,帶着祖大壽、何可剛趕來救駕,最終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後來查明,皇太極是從劉策管轄的關口進來的,而袁崇煥千里迢迢趕來救駕,自然有功無罪。
正在此時,有兩個被俘的太監從清營逃回京城,謠傳袁崇煥是皇太極的“內應”,一時間,貪官奸黨大進讒言,誹謗袁崇煥放清兵入關。年幼無知的崇禎聽信讒言,將袁崇治罪。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1630年8月,崇禎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羣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
袁崇煥之死,怎一個“慘烈”了得!
袁崇煥臨刑前面無懼色,慷慨坦蕩,留下著名詩句“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作為抗清名將,他臨死前仍存保家衞國之心,可謂大義凜然,精忠報國。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可當今很多人評價袁崇煥是“賣國求榮”“大奸大惡”之人,理由不外乎“擅殺毛文龍”“與清廷議和”,試想一下,如果袁崇煥賣國,為何使敵軍難得邊關寸土?
如果説袁崇煥殺毛文龍罪不可赦,為何不在他殺毛文龍的第一時間就治罪?如果説他縱敵入關,但是清軍入關的地點又不是袁崇煥的防區,而且他還親自救駕,有功無罪啊?
袁崇煥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有人説袁崇煥剛愎跋扈,但他作為邊關大臣,所做的都是分內之事,即使有越權,也罪不至死,更不應該遭萬世唾罵。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袁崇煥從知縣轉任督師,他不怕死,但有些輕浮,為了大明知難而上,為國抗敵,最後鞠躬盡瘁。當初他督師薊遼的時候,無人擋得住他,所以後來皇太極才選擇繞道偷襲京師。
袁崇煥一生犯錯不少,但最致命的是斬殺毛文龍。他殺了毛文龍之後,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關,直逼京師,雖然他解了京師之圍,但朝中大臣和崇禎認為他“付託不效,專恃欺隱”,這是實情,所以崇禎想要處死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參考資料:
[1]《明史·袁崇煥傳》
[2]《被冤殺的袁崇煥,別再冤評!》—— 璞如子
[3]《石匱書後集》——明·張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奮戰一夜救下皇上,皇上轉念一想,感覺不對,立刻將他處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