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規範校外培訓的文件給正在野蠻生長的校外培訓行業一記重擊。分析認為,對於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主的培訓機構,可能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
受此影響,股市教育類板塊大幅下跌,相關上市公司評級亦遭下調。新政對教育培訓行業影響幾何?失去資本運作的政策空間後,下一步該類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退市風險?曾經的風口行業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學科類培訓遇嚴監管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並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對於該政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線教育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户端採訪時指出,《意見》是對資本催熟下教育亂象的“撥亂反正”。“教育本身有特殊性,快速孵化、催熟、上市套現等資本操作邏輯會擾亂教育的市場秩序。資本催熟下的在線教育也產生了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等諸多亂象,不斷製造教育焦慮,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由於政策對學科類培訓的精準打擊,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對於以義務教育階段培訓為主的機構,受影響可能會比較大。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表示:“這一類企業的資本運作空間應該是關閉了,同時因主營業務受到影響,業績持續下滑,有些公司也可能會觸發退市風險。”
中信證券社會服務團隊研報分析,本次政策較2018年幼教行業監管更加嚴格,除了未來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外,還涉及到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合法性和已經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意味着已上市的機構或面臨退市或者剝離學科類業務的風險。
教育股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嚴監管之下,轉型已成為不少校外培訓機構的必然選擇。新東方、學大教育等多家培訓機構也紛紛回應,將遵循監管機構指示採取措施進行合規轉型。
分析認為,下一步教育培訓領域機遇與挑戰並存。陳禮騰指出,《意見》出台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合規化發展有積極作用。而資本的退潮,市場競爭迴歸理性,那些運營效率高的教育企業會脱穎而出,資本化運作的教育機構將退出舞台,整個行業會更加規範。此外,雙減背景下校外培訓的市場會有所壓縮,但其需求依舊存在且可觀,而機構數量減少給存活下來的教培機構帶來一定的增量。所以,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而如果培訓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小學生和初中生,這樣的公司可能面臨着生死存亡的戰略轉型。“如果能轉型成功,企業還可以繼續發展;如果轉型失敗,企業就可能要退出這個行業了。”董登新補充説。
不過,從投資來看,楊德龍認為,教育股的長期投資機會已經不大,因為再通過資本運作來做教育股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7月26日,除了教育股繼續大跌,兩市也集體收跌。楊德龍分析,此次下跌和教育股大跌造成的恐慌有一定關係,但主因還是市場投資者對於後市信心不足以及對於白馬股估值較高存在分歧。加之新能源、稀土、芯片等強勢板塊短期過快上漲累積了大量的獲利盤,有比較大的獲利回吐壓力。
(中新經緯APP)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