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碎語|凡是做教師的常要反覆琢磨兩件事兒

閒言碎語|凡是做教師的常要反覆琢磨兩件事兒

凡是做教師的常要反覆琢磨兩件事兒

文|孟繁偉

從事教學快30年了,這些年裏感受頗多的是,要成為名師必須琢磨兩件事兒,一是教材二是學生。

先説教材吧,教學先要明確教什麼,然後是怎麼教,這是從教師視角看的。從學生視角説就是學什麼?怎麼學?。教什麼或學什麼這是由課標所規定的,是以教材的方式呈現的。教材大都不是教者本人編寫的,所以教者用教材上的資源教時,首先要琢磨為什麼要把這些內容教給學生,從知識、能力、素養、價值等幾個維度上來分析思考。從知識到能力是從顯性到隱性的,是逐漸難以看見的,而越是看不見的,對學生的影響卻是越深遠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可能知識忘記了,能力消失了,但是素養和價值判斷依然是存在的。其次是弄明白這些知識間的內在的邏輯關係,任何教材對知識的選取及編排上都有一定的邏輯關係。教的時候必須把這個體系打亂到打碎,在按時間的先後順序線性的傳遞給學生。教者唯有知道了這些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才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之後組建新的知識體系,學生的這個知識體系是唯一的,不同的學生所構建的知識體系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原有的知識體系有關係。最後要把這些內容用一個合適的方式、恰當的情景呈現給學生,簡單説就是設計一個教學過程,搭建一個載體,讓學習者在這個載體上按照時間順序學習這些內容。所以我才説,要想成為一個名師,先要成為一個明師,就是明白教材,這裏説的教材是狹義上的教材,就是現在説的教科書。廣義的教材包含的太多太多,例如小到教師的言談舉止,中到學校的環境佈置,大到社會的人文、自然環境等。

教師要怎樣琢磨教材?這些年的經驗是,首先要反覆閲讀獨立思考,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教材要反覆的閲讀,閲讀時既要看到白紙黑字所直接表達的,又要揣摩白紙黑字所沒有直接表達的;其次要大量閲讀相關的資料,教材畢竟是有限的空間,所以教材裏的這些內容都是精華,就像壓縮的茶餅一樣,用的時候要掰開用沸水泡開。通過閲讀材料體會編者是怎麼把這些內容壓縮到一行文字中一本教材裏的,假如有機會和編者直接學習那就更直接了,但是也必須經過教者自己反覆的琢磨後才行,否則就是教材編寫者直接告訴你了,不明白或者是體會不深的;最後是同事之間的交流討論,每個人對同一個內容的理解大都是不同的,通過交流討論就會從不同的側面去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作為教師,弄明白教材才是第一步,要想成為一個名師還要琢磨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情緒品格等都是不同的。教學中在同一時間內所呈現的內容面對的卻是接受能力不同的個體,這才是對教學者最大的挑戰,實踐中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因人而教因材施教,所以必須尋找一個所謂的最優化的教學設計,讓大多數人能學習理解大多數的內容,即做到兩個大多數。怎麼才能知道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徵?唯一的辦法就是交流溝通。難的是很多學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徵,有甚者都不知道怎麼進行自我評估和反饋。所以建議先教會學生能夠自我評估和反饋技能,這樣教師就能在短期內做到盡最大可能的瞭解學生所發生學習的狀況,假如教師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那麼教師的大部分工作都將是徒勞的。這樣的教與學一定是在低效率下重複。這就需要教師掌握識別學生學習狀態的技術和方法,例如心理學、教育學、學習科學、行為學等。也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蒐集學生的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得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個體教師不可能什麼都懂,這就要求教師個體必須學會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完成這些工作。在未來,社會溝通協作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更多的不是和人合作而是和智能機器合作。

説了這麼多,概括一下就是要想做一個名師先要做個明師,一是要明白教材二是要明白學生。明白這兩件事兒沒有止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6 字。

轉載請註明: 閒言碎語|凡是做教師的常要反覆琢磨兩件事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