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西軍之殤,大將死於小卒之手,敵國尊為神將,宋史卻不願提他
1、童貫不知兵
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專權的蔡京,為效仿前輩王安石、王韶收復河湟,力主開邊事宜,再次對西夏用兵。這次西征宋軍主帥是王韶之子王厚,而擔任監軍的則是蔡京推薦的宦官童貫。
王厚徵西夏,收復西北四州故地,童貫也借光得了“知兵”的美譽。前線宋軍打得非常漂亮,童貫坐着火箭升官,竟然官拜武康軍節度使,成為北宋第一個擔任節度使的宦官。
童貫
童貫居功自傲,囂張跋扈,提拔任命官員將佐,拋開朝廷省部,直接奏明宋徽宗,連蔡京對其也非常不滿。所以説,童貫軍功顯赫,跟西軍將士死命殺敵有關,跟這個不懂軍事的宦官並無半點關係,而且他還害死了西軍名將——劉法。
2.劉法其人
明代陝西巡撫趙廷瑞、馬理、呂柟編修的地方誌《陝西通志》,提到北宋這位西軍名將劉法時,稱其“時論名將必以法為首”。
劉法出身、字號、籍貫不詳,原因是被其兒子連累,詳情後文再説。
宋代軍飾
公元1088年農曆三月,西夏大軍攻擊北宋部隊駐防的軍事重地塞門寨(現陝西安塞縣城北),主將米贇在出城迎敵時陣亡。撤回城內的宋軍士氣低落,畏戰怕死人心惶惶,很多成名已久的老將對此束手無策。
只有這位名叫劉法的青年將領,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率部奔襲西夏洪州(今陝西靖邊縣南),使用“圍魏救趙”之計,解塞門寨之圍,而且斬獲頗豐,史載“斬擄五百餘、焚蕩族帳萬二千、獲孳畜鎧仗萬三千”。
韓蘄王年輕時活躍於宋夏戰爭
劉法也因軍功,由鄜延路第三將副將,升為第三將主將,軍階正七品如京使。
劉法雖然官階不高,但憑此戰成名,成為西軍驍將。1098年,劉法和苗履(此人後文要提到),行軍至大沙堆,遭遇敵軍,二人奮不顧身,陣斬八百顆首級,繳獲牛馬孳畜萬餘,被通報嘉獎。同年九月的田家流之戰,劉法一馬當先,身負重傷,才憑藉軍功當上從五品的客省使。
3.天生神將
之後,劉法統兵出塞,轉戰多地,威震陝西,經過十幾年沙場搏殺,劉法終於成為獨當一面的西軍大將。在清代人吳廣成編撰的西夏史鉅著《西夏書事》中,也多次提到劉法的戰績。
西夏重甲武士
1115年,太尉兼領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的宦官童貫,率領西軍再次對西夏用兵,劉法率步騎兵15萬從湟州(今青海樂都)出發;劉仲武(南宋大將劉錡的父親)統領5萬步兵出會州(今甘肅靖遠);劉法在古骨龍(今青海互助縣東北),遭遇西夏右廂軍,雙方激戰,劉法殲滅西夏軍三千多人。
第二年春,劉法、劉仲武再次出兵西夏,幷包圍西夏的仁多泉城。西夏兵將看到宋軍勢大,並無戰意,於是開城投降,結果劉法下令將三千降兵處決,雖然殘忍失信,但也是為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避免後患。並將佔領的古骨龍城,依山沿河重新改建成宋軍攻夏的橋頭堡—震武城,並在此設置震武軍。
宋軍大將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在西夏人眼中,這震武城就是北宋插入河湟地區的楔子,必須儘快拔出來。於是西夏集結重兵,圍攻震武城,震武軍知軍李明陣亡,繼任的孟清身負重傷,多虧劉法及時趕到,西夏軍解圍而去。
此時的劉法,已升任熙河經略使,跟种師道齊名,西夏人畏懼他,稱其為“天生神將”。
4.就怕外行領導內行
劉法深知近幾年雖然宋軍屢敗西夏,但西夏並未遭受重創,尚有反擊的能力。但遠在後方的總指揮童貫卻盲目樂觀,他認為西夏此時已是垂死掙扎,於是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農曆三月,童貫要求劉法率部向西夏腹地朔方(今陝西靖邊白城子)挺進。
劉法知道軍事冒險行動會遭來覆軍殺將的禍殃,便向童太尉陳述厲害關係,但童貫看到劉法不聽自己的話,非常憤怒,並出言強迫:“君在京師時,親受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
甲光向日金鱗開
劉法被童貫所逼,沒有辦法,只能硬着頭皮,率兩萬軍兵深入西夏腹地。而西夏早有準備,西夏國主之弟,晉王李察哥親率重兵阻擊,他先將步騎兵分為三疊陣,層層阻擊宋軍前鋒部隊,然後派出精鋭重騎兵鐵鷂子登山迂迴到宋軍後方,前後夾擊。
遭遇突襲的宋軍,首尾難顧,加之長途跋涉,西夏軍以逸待勞,鏖戰七八個時辰後,宋軍支撐不住,兵飢馬渴無法休整,傷亡陡增。前軍楊惟忠、後軍焦安節、左軍朱定國均被擊敗,劉法率中軍、右軍反擊,但大勢已去,劉法只能收容殘部,乘夜突圍。
5.大將死於小卒之手
這支殘軍大約走了70多里,行至珠固峽,此處地勢險峻,結果被西夏兵團團圍住。混戰中劉法從跌落山崖,雙腿折斷,而突圍的宋軍,在京西第一將翟進的帶領下,又轉身衝殺敵陣,尋找主將劉法,卻沒找到,只能灑淚突圍而去。
摔成重傷的劉法,無法行動,被一個從路過的西夏別瞻軍(後勤部隊)的小兵發現,他看到劉法的服飾鎧甲,跟普通宋軍士兵不同,便上前殺掉劉法,斬下他的首級報功。
騎砍遊戲中的宋軍
晉王李察哥看到昔日敵將的首級,無不感慨:
“劉將軍前敗我於古骨龍、仁多泉,吾常避其鋒,謂天生神將,豈料今為一小卒梟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 ——《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二》
童貫聽聞劉法敗亡,趕緊讓种師道兵出蕭關,連下西夏三城,逼迫晉王李察哥解震武軍之圍。原本取得的大好形勢,經統安之敗,蕩然無存。
6.生前受辱,死後無名
劉法已死,貪功冒進的童貫為掩蓋事情真相,向宋徽宗上報种師道大捷的同時,也不忘甩鍋給劉法,稱其違反節制,不聽指揮,以至於覆軍殺將,身敗名裂,朝廷自然沒有追贈。
朝廷忠正之士,聽到童貫混淆是非,深恨媪相,名臣李綱更是寫下《吊國殤文》,為劉法鳴不平。
苗劉兵變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劉法的老戰友苗履之子苗傅和劉法的兒子劉正彥,因對王淵不滿,便發動兵變,將退朝的王淵和趙構寵信的宦官處決,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太子趙旉,史稱“苗劉兵變”或“明受之變”。各地將領得知此事,紛紛起兵勤王討賊,苗傅、劉正彥被擒,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鬧市被處以磔刑。
苗劉兵變
劉法受兒子劉正彥牽連,其軍功和事蹟,被南宋朝廷隱去不表,以至於元朝編修《宋史》時也沒有他的傳記。其部分事蹟,散落在《西夏書事》、《陝西通志》、《續資治通鑑》和《宋史》童貫傳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