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遼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這個政權是誰建立起來的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經典

  你真的瞭解西遼嗎?歷史頭條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西遼(1132-1218年),一個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在遼朝被新崛起的女真金國所滅後,一路西征又在今中亞建立起來的契丹遼朝的延續。

  耶律大石(1087-1143年),正兒八經的契丹宗室貴族,他從小就學習契丹語,並且又通曉漢文,吸收了漢族人的政治和文化智慧。耶律大石還按照漢族的傳統,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重德”。

  耶律大石在學習之餘,也沒有忘記祖先馬上得天下的傳統,他的騎射功夫也很出色,總之,耶律大石從小就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有志青年。

  遼朝的唯一一個契丹進士

  遼天祚帝天慶五年(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28歲的耶律大石參加科舉考試,竟然高中進士!

  在遼朝末期,契丹貴族早已在安逸的生活中貪圖享樂,成為腐化墮落的貴族了,而耶律大石以宗室貴族之身,與熟讀經書的漢族士子同場競技,竟然能考中,這大大地長了契丹人的志氣,他也是《遼史》中記載的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

  於是,耶律大石馬上被遼朝所重視,直接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成為政壇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契丹人以翰林為林牙,所以又稱耶律大石為“大石林牙”。

  可惜的是,耶律大石出身時機不太好,就在他成為翰林的第二年,即1116年,本是遼朝的藩屬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起的金國大軍就佔領了遼朝的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

  遼朝的末路

  並且隨着局勢的發展,遼朝的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也於四年後被攻陷,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告急。

  同時,南面的北宋王朝也起了趁火打劫、收復燕雲的念頭,遼朝已處於崩潰的邊緣。

  耶律大石臨危受命,調任遼興軍節度使(盧龍節度使),負責守衞南京道(即幽州、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周邊地區)。

  1122年,金兵大舉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逃往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耶律大石等人留守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

  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耶律大石擁立天祚帝堂叔耶律淳即位,稱為天錫皇帝,後世稱“北遼”。耶律淳任命大石為軍事統帥,負責防守事宜。

  北宋君臣認為此時正是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好機會,出兵二十萬攻打遼南京。耶律大石率軍迎戰,大敗宋軍於白溝河。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攝政,宋兵復來攻,奇襲南京城,但在巷戰中,耶律大石率領遼軍再次取勝,使得兵心復振。

  12月,金兵攻入居庸關,遼南京陷落。耶律大石領兵逃出重圍,歸見天祚帝,天祚帝得到耶律大石的部隊後,既不能原諒耶律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為,又不能接受耶律大石“養兵待時”的意見,他企圖率領這點兵馬去收復失地。

  契丹皇族最後的榮耀——耶律大石西征

  1124年夏,耶律大石看到遼朝大勢已去,於是率200鐵騎,向西北方向行進。這一西行,耶律大石帶領着數百鐵騎開萬里國土於中亞,將耶律氏的國祚又綿延了近百年。

  耶律大石率領的部隊到達了歸屬於遼朝鎮州、蒙古高原中部的可敦城(今蒙古國哈達桑東北),在這裏,耶律大石豎起了興復遼朝的大旗,他召集邊地7個州城及18部眾開會,憑藉其極富煽動力的講話和個人的魅力,他得到各部的支持,獲得精兵萬餘人,重新組織起一支軍事力量。

  耶律大石認為,復興遼朝需要一面旗幟,作為契丹皇族的他便毫不猶豫地自立為王,並設置了簡單的官職,一個王朝復辟的小政權便初具規模了。

  天祚帝覆亡的消息傳到可敦城後,耶律大石並沒有輕易出擊,繼續堅持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出現再做打算。

  由於當時的金國也正是事業上升期,尤其是在1127年,金兵南下滅掉了北宋,耶律大石很清楚憑藉自己這點力量還不足以東征復國。

  1130年,耶律大石做出最重要的決策:繼續揮師西進。因為,耶律大石決定去征服西方的土地和人口,壯大自己,實現“養兵待時而動”的戰略,最終達到復國的目的。

  當年2月,耶律大石盡起可敦城精兵,踏上了西去的征程。西行路上並不好過,沙漠加惡劣天氣無時無刻侵擾着這羣西征將士。

  但是,逆境又是最好的練軍地,從滿天風沙衝出來的這支契丹軍似乎成為了一支鐵軍。

  耶律大石西征的第一個立腳點是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在這裏有眾多的突厥人部落,耶律大石征服了這些突厥人後,修建城池,將葉密立建設成了可敦城之後的第二個根據地。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王朝,稱霸中亞

  1132年,耶律大石在手下諸將的懇請下稱帝,號天祐皇帝,建元延慶,依然以“遼”為國號。中國歷史稱耶律大石的遼國為“西遼”。

  1134年,東喀喇汗國阿赫馬德汗死,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邏祿人叛亂,被迫邀請西遼出兵協助平亂。

  耶律大石認為這是個乘機立足於此的好機會,他遂出兵平息了這些起義,順便把東喀喇汗國降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帶為西遼直轄領地。

  隨後,耶律大石進駐八拉沙兗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克馬克),並在此建都,改名為虎思翰爾朵(契丹語:強有力的宮帳),改年號為康國元年。

  同年,耶律大石發兵東征,企圖殺回東方,推翻金朝,恢復遼朝。但是,西遼軍隊在途中因“牛馬多死”而折回,耶律大石反金復遼的最後希望也破滅。

  在復國情結無法解開的情況下,耶律大石又開始全力西征。1137年,西遼軍隊和喀喇王朝交戰,獲勝,同年打又攻打高昌,回鶻王不再稱汗,改稱“亦都護”,至此西州回鶻王國成為西遼的屬國。

  1141年,西遼又與西喀喇汗王朝和塞爾柱汗國聯軍決戰於撒馬爾罕(中亞古城,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西遼再勝,西喀喇王朝成為西遼屬國。之後西遼又向西北進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王阿提西茲投降,做了西遼屬國。

  這一連串的勝利,使耶律大石實現了稱霸中亞的願望:北到巴爾喀什湖以北的巴哈台山;西達鹹海;東到新疆高昌,這一大塊廣闊的地盤都成為西遼的屬地。

  西遼被視為中國王朝的緣由

  我們看地圖,西遼王朝的都城及大多數領土已經不在現在的中國境內了,西遼王朝的主要人口也不是現在中國境內的民族,可是,為什麼中外歷史還將西遼王朝看作是中國的王朝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之所以將西遼作為中國的王朝,並作為是遼朝的延續,除了它是契丹人建立的外,還因為它的政權形式是中國式的,接受的也是中國式的政治思想觀念。

  遼朝時為了適應契丹和漢族人雜居相處的國情,專門設置了南北樞密院,分管契丹人和漢人的事宜。西遼政權依舊保留了遼朝的政治體制,包括這種南北官制。西遼政權也設置了南北兩面,北面主管遊牧民族,南面則主要管轄農耕民族。

  並且,西遼也保留着漢族的政治形態,保留着中原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等政治標誌物,且整個西遼王朝宮廷與官府,都通用契丹文和漢字,其錢幣上都印有漢文年號。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按照中原的傳統被上諡號為遼德宗。

  西遼保持了86年的政權,直到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霸主——蒙古帝國的出現,1218年,成吉思汗麾下大將哲別攻滅西遼。

  由於西遼王朝在中亞地區統治時,保持着地區穩定,因而取得了伊斯蘭諸國的尊奉,即使在西遼亡國之後,西遼的名號仍在中亞居民的口口中相流傳着。

  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西遼將中國政治和文化傳播進了中亞,是中國在古代歷史發揮影響力的一個亮點,正因如此,西遼一直被中國正史視作是中國的王朝。

  本文參考自:《江山的來歷:中國王朝的建國故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