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品類的融合是技術層面的,分化是品牌層面的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品類是走向融合還是分化?這是與定位理論相關的,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

大部分定位理論的“擁護者”當然都更傾向於分化——認為專家品牌終將取代通才品牌。

即使是被iPhone打臉的《品牌的起源》,在最新出版的書中也會辯稱iPhone其實是品類分化的產物——觸屏智能手機。而不會説它是手機、電腦、MP3相融合的產品。

這裏當然有詭辯的成分,這種詭辯也沒啥技術含量。

因為就算真是融合出來的品類,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其實也是分化出來的品類。這話你可以細品。

拋開語義上的糾結,其實大部分人真正想知道的,不就是這個問題麼——我到底該做更專精的產品(分化),還是做更多功能的產品(融合)?

具體而言:

我該做專切牛排的刀,還是瑞士軍刀?

我該做專門去屑的洗髮水,還是既能洗頭又能洗澡的萬能洗液?

我該做只提供熟食的餐廳,還是熟食生食一起賣?

如果要用管理學中最經典的話來回答,那就是:看情況

1.那些分化出來的產品

早期的洗髮水就主打能洗頭,後來又有了專門去屑、專門防脱、專門養髮以及男士專用等等;

早期的牙膏就主打能刷牙,後來又有了專門防蛀牙、專門去口臭還有兒童專用等等;

早期的鞋就是用來護腳的,後來又有了皮鞋、跑鞋、籃球鞋、高跟鞋等等;

以上這些,都是成功分化的案例,它們都有什麼共同點呢?

我認為可以看出的主要規律是:早期的市場並沒有發現:“我靠!這個品類居然可以在某方面做得這麼好!”

比如鞋,100年前的人是不可能想象到:“原來鞋還可以做得這麼適合跑步!又輕又有彈性,前腳掌還配着抓地的釘子!”

再比如牙膏,20年前也沒幾個人能想到:“原來牙膏還可以做得這麼適合兒童使用!不僅是水果味的,還(宣傳)加了鈣,更重要的是吞進去也沒關係!”

而現在,已經有人把它們做出來了,並且因為在某一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所以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是的,分化的本質就是「聚焦」——集中精力在某一方面顯著的超過競爭對手,從而讓自己具備競爭優勢。

當然,成功的分化一般還需另外2個條件:

1)這次分化是你自己去分的,而不是競對早就分好的。比如清揚已經成功分化出男士專用洗髮水這個品類,這時如果你再去做一個男士專用,而不是繼續往下細分,其實已經沒有了先發優勢。

2)需求是客觀存在的。3年前海飛絲推出過一款防霧霾洗髮水,雖然這也是分化,但並沒有真正對應需求——誰會特別擔心霧霾對頭髮的影響呢?所以這款產品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2.那些融合出來的產品

雖然定位理論認為產品最終是走向分化,但歷史上通過融合出來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

前蘇聯的AK47就是典型。

這是全世界最暢銷的一款槍械(沒有之一),全球產量超1億支,不少國家甚至把它印在了國徽和硬幣上...

其實AK47完全就是融合出來的產品——它融合了衝鋒槍近距離火力壓制的能力(具有連發功能)和步槍遠程精準打擊的能力(使用步槍子彈)。

好吧,也許有人會説:“AK47是突擊步槍,而突擊步槍是步槍基礎上分化出來的新品類!”那油電混合的汽車應該可以算正統的融合性產品了吧?

若按照定位理論的思路,肯定很多人會認為:消費者需要更專業的電動車/更專業的燃油車,而不是既能用電又能用油的混合車。

但豐田公司就是因為早早就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去研發油電混動技術,所以才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雖然我也認同電動車終將取代燃油車和混動車,但這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窗口其實能做很多事)

所以,這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一句話定死的結論。

融合出來的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它們能通過融合這一動作,去產生「優劣互補的協同效果」。

為什麼油電混動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電動機能在燃油機低效運作的時候取而代之(比如怠速和急加速的時候),從而達到省油和提升駕駛體驗的效果。

而有些融合性產品,由於達不到這種1 1>2的協同效果,甚至還會互斥,所以基本不可能成功。比如可口可樂去年在部分城市推出的咖啡味可樂。

這種產品在美國很可能成功,但在中國就不樂觀了。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沒那麼多可口可樂品牌死忠粉,不會説你做出來什麼都是香的;另一方面是它無法滿足中國用户喝咖啡的主流需求——提神&裝逼。將咖啡和可樂融合到一起,無法形成優劣互補的協同效果。

當然,也並不是説優劣互補就一定能成功,你還得考慮具體的需求場景。

就算你天才般的將飛機的動力和自行車的輕便融合到一起,這款牛逼的產品暫時也是不會有市場的(至少在民用市場裏沒有)。因為基建不到位,它沒有合適的應用場景。

3.分化就是融合,融合就是分化

分化是為了聚焦;融合是為了協同。

聚焦和協同都是好戰略的必備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只不過寫書的人一般都要選擇一個鮮明的立場,這樣才能造成更大的輿論,從而得到更多有效的支持罷了)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説,分化其實就是融合,融合其實也是分化!

兒童牙膏看上去是分化的結果,其實它也是融合了牙膏和零食的概念——牙膏對應着基礎功能,零食對應着水果味和可吞食的特點。

油電混動車看上去是融合的結果,其實它也是節能車繼續分化出來的概念——它也是節能車的一種。

所以,不用再去糾結字面上的“融合”或“分化”了,它們都只是表層的現象,而不是底層的邏輯,更不是最終的目的。

不管是分化還是融合,它們的本質都是創新。

創新的本質是什麼?

是“老元素的新組合”——只要這些元素之間能夠相互協同,並且這個組合能產生相較於對手的局部優勢,那它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