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易紫雯 陳丹)是什麼理由,讓一位211大學碩士研究生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偏遠的山村學校,與一羣深山區留守兒童朝夕相處呢。日前,在商城縣召開的全縣教育大會上,來自商城縣長竹園鄉關門河小學的青年教師何智麗被表彰為“商城名師”,她作為優秀教師代表發言,表露她從教的心路歷程,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何智麗作為優秀教師代表在全縣教育大會上發言 遊家明攝
大別山下鄉村教師的教育情懷
2015年,何智麗從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以特崗教師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長竹園,成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很多人不理解,認為她的選擇雖有意義卻無價值,是學歷和人才的浪費。但是何智麗在雲南大學即舊時西南聯大的求學經歷讓她堅定了紮根鄉村教育的決心。於是,畢業後,何智麗義無反顧的回到了這個最需要教育情懷的地方——長竹園鄉關門河小學。
“在亂世之中,振奮民族精神、挺起中國脊樑、延續中華文脈的,是一羣衣衫襤褸卻氣宇軒昂屹立在天地之間的讀書人。他們身上那種悲憫自強的家國情懷,純粹自由的赤子之心,令人深深動容,也讓我開始思考和追索教育真正的意義。”何智麗在發言中説道。
四周是大山,肩上是責任 王保英攝
扶貧扶智 幫助困難學生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而教師正是扶智的主力軍。
關門河是一個深度貧困的村莊,學校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孩子都是困難的單親或留守兒童,大多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家訪過這些孩子之後,何智麗第一次找到了“家徒四壁”這個詞的現實對照,也終於弄清楚為什麼這裏花兒一樣的少年大多靜默寡言。他們超出年齡的懂事和老成,深深地刺痛了她。
為了緩解孩子們生活的困窘,何智麗經常聯繫外地的同學,讓他們把自己家裏的舊衣物、生活用品、書本、文具郵寄過來。每次領到新“禮物”的時候,他們臉上顯露的小小的歡呼雀躍,讓她既感動,又心酸。
與孩子相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面對這樣一羣敏感細膩的孩子,稍不留神,他們可能就會自閉,不再發聲。既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在真誠地和他們交流,同時還要兼顧教育的目的,不能隨着他們的性子。所以,在別人看來,老師們這些“孩子王”所作的無非是陪孩子們玩耍,但付出的,卻是現代年輕人最難能可貴的品質——細心與耐心。
課下何智麗和孩子們在一起 王保英攝
何智麗知道,憑藉一人之力,想要改變這些孩子的現狀太難,但她希望自己的點滴師愛,能夠帶給這些前路艱難的孩子一絲光一份暖。
不畏艱辛 奉獻鄉村教育
關門河村邊遠,崇山環繞。學校青年教師緊缺,新課改要求開齊開全課程,何智麗既是三年級的語文老師,三、四、五年級的英語老師,同時還是音樂老師、美術老師、消防演練老師、心理疏導老師、學校微機老師、留守兒童的作業輔導老師、假期的安全監護老師、學籍檔案老師……這裏的工作事無鉅細,老師都要熟悉本末、無所不能,每天都是一場硬仗,但何智麗和她的同事們鬥志昂揚。
在當老師的四年裏,何智麗不敢生病,即便生病了,喉嚨充血不能出聲,也不敢請假,因為班裏沒人守候。她心甘情願為孩子們騰出週末補習英語,只是因為他們需要並且熱愛。何智麗發動募捐,教孩子們按圖書目錄整理圖書室。組織孩子們集體討論宇宙命題,鼓勵他們開口説出自己的想法。策劃藝術節活動,讓孩子們在唱歌跳舞中獲得藝術之美的啓迪……
何智麗當起了修理工,幫孩子修理玩具 王保英攝
所做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拿不出具體的成果,但是,每一件利於啓蒙開智的小事,她都是在用心去做。
在很多人眼裏,選擇鄉村教育就等於選擇了清貧。但對何智麗而言,鄉村教育的價值,金錢永遠無法衡量。
她嘗試用一朵雲去觸碰了另一朵雲,並且得到了温柔的回應。
她與大山裏的孩子、父老鄉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從這些世代囿於貧瘠的人們身上,她看到了現代基礎教育模式的薄弱環節;看到了當代青年教師的社會責任。
“山區基礎教育的價值,存在於每一位青年教師身上,但青年教師的成長任重而道遠。前行的路上,我會繼續努力,繼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何智麗堅定的説道。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