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首位總理,庸碌無能靠貪腐成晚清首富,被溥儀罵作賣國賊
文|格瓦拉同志
他是中國史上首位總理,亦是晚清政壇中備受矚目的皇族要員,與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一起,並稱為最有權勢的“三大鐵帽子王”,備受慈禧太后倚重。不過,這位深得太后信任的王爺,不僅庸碌無能,而且極度貪婪,最終竟將社稷拱手“賣”與他人,被溥儀怒斥為頭號“賣國賊”。這位極具爭議性的王爺,便是慶密親王奕劻。
奕劻
奕劻是乾隆帝的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的長子,因為年輕時跟慈禧太后之弟桂祥關係親密,並且經常替他代寫家信,由此跟慈禧太后攀上交情。慈禧太后執政後,不斷地提攜奕劻,不僅進封他為慶親王,而且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先後超拔他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首席軍機大臣。宣統帝繼位後,生父載灃擔任攝政王,奕劻的權勢雖然有所減弱,但依然位高權重,並深受朝廷禮遇。
“皇族內閣”成員合影
1911年5月8日,清廷被迫順應立憲派的呼聲,宣佈裁撤內閣、軍機處,建立責任內閣,並由慶親王奕劻出任總理大臣。由此,奕劻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總理,頗具劃時代意義。然而,在這屆內閣中,滿族成員有9人,其中皇族7人,而漢族則只有4人,堪稱名副其實的“皇族內閣”,令立憲派大失所望。由此,立憲派對朝廷徹底失去信心,並驅使他們走上聯合革命黨推翻清朝之路。
奕劻雖然執掌樞機近30年,但由於才能平庸、見識短淺,在任期間毫無作為,幾乎是眼睜睜地看着清朝走向覆亡,由此招致朝野內外的批評。雖則如此,奕劻卻像一個“不倒翁”,總是能長期保持祿位。這其中的訣竅,便是奕劻能百般討好慈禧太后,不管對方是對是錯,無不唯命是從。對於奕劻,慈禧太后評價是“榮辱忽焉,皆在聖意”,言下之意是在誇奕劻是個好奴才,用起來非常放心。
慈禧太后
除因庸碌無能而飽受批評外,奕劻最為朝野詬病的,無疑是他的貪財如命。跟和珅一樣,奕劻也是個“撈錢好手”,經常利用權勢賣官鬻爵,“生意”做得極好。御史蔣式瑆在彈劾奕劻時,曾用到“細大不捐,門庭如市”八個字,意思是他大錢、小錢都貪,每天到慶王府買官送禮之人絡繹不絕,跟集市一般熱鬧。正是憑藉着賣官鬻爵和聚斂搜刮,奕劻積攢起龐大的家產,毫無爭議的成為晚清首富。
不僅如此,奕劻撈錢的事情也震驚了外國,在1911年《泰晤士報》刊發《慶親王外傳》一文中,洋人不無驚奇地寫到:“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該報還爆料稱,奕劻僅在匯豐銀行的存款就有200萬兩白銀。如此貪婪,堪稱帝國的“碩鼠”。
袁世凱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奕劻自知無力挽救局勢,遂向攝政王載灃建議重新起用袁世凱,並請求將總理一職讓與他,由袁率軍鎮壓革命。載灃雖然很清楚將軍國大政交給袁世凱管理的危險性,但鑑於事態緊急,只能同意奕劻的建議。1911年11月1日,載灃卸任歸藩,袁世凱就任總理大臣,就此執掌帝國權柄。
重獲起用的袁世凱根本無心挽救清廷,就職後不久便派人跟革命黨談判,以期在推翻清朝後出任大總統。在此期間,改任弼德院總裁的奕劻非但沒有阻止袁世凱的陰謀,反而大肆接受袁的賄賂,跟他互相唱和,共同完成逼迫清廷退位的工作。所以,溥儀從記事起便對奕劻恨之入骨,稱他“收袁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裏”,堪稱頭號國賊。
清朝覆滅後的奕劻
民國肇建後,滿清遺老遺少出於對奕劻的憤恨,揚言要對他羣起而攻之,親家孫寶琦(時任山東巡撫)聞訊後,便將因貪戀家產而不肯避難的奕劻“綁架”到天津,等到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京師局勢穩定下來後,才允許他返京。可等到奕劻回到王府時,卻發現家中滿目狼藉,貴重財產全部被洗劫一空,此時的他真可謂欲哭無淚。1917年,奕劻病死在天津租界,終年79歲。
溥儀少年時期的舊照
奕劻死後,家人懇請廢帝溥儀恩賜諡號。起初,溥儀因為痛恨奕劻的所作所為,所以便親手擬定“謬、醜、幽、厲”等4個惡諡,交由內務府選擇。載灃及滿清親貴們聞訊後,出於維護皇室顏面的考慮,紛紛請求溥儀收回成命、改擬諡號。溥儀無奈,只好贈給奕劻一個“密”的諡號(意為“追悔前過”),由此才平息一場風波。
史料來源:《清史稿》、《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