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是社交。雞尾酒從誕生,到流行,每一步都和社交屬性分不開。

  樓上 @Wakatake Moku 説得沒錯,“Cocktail”這個名字原本是用來指烈酒、苦酒、糖和水混合的飲料,與 Punch、Sling 這些早期雞尾酒的類別並列,而不是如今一整類飲料的統稱。從組成來説,指得是“加苦酒的 Sling”。直到 50 年代,還有出版物將 Cocktail 和 Fizz、Smash、Punch、Sling 這些並列。

  説回原問題,Punch 在冰塊商用前(十八世紀)就已經流行,一大原因就是社交屬性。裝在好幾升大碗裏的 Punch,天然就特別適合分享。Punch“起源於印度的閤家歡飲料”這句,簡直生動。在美洲大陸,家庭聚會、酒吧消遣,都離不開與朋友、鄰居從大碗裏分享 Punch 這件。同時,因為需要製作,相應的“現場製作”這一雞尾酒的“Show 文化”也融入其中。

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Punch Bowl

  Toby Cecchini 是紐約時報和美版 GQ 的撰稿人,同時也是酒吧合夥人。 他在回憶調酒師生涯的著作“Cosmopolitan”中,記錄了自己年少時隨父親去鎮上酒吧的經歷。鎮子上的人、附近的學生來來往往,作者和自己的父親得以擁有屬於彼此的時間。這些回憶讓 Toby 有了一個定義:酒吧是人們會面的地方,人們在這裏與喜歡的人聊天,學習與不喜歡的人相處。社交一面成為他在一間酒吧最先尋求和最看重的東西。就此來説,雞尾酒和酒吧文化的核心,是社交。在雞尾酒歷史的重要階段,推動它發展的動力都是社交需求。試舉幾例。

  酒店行業和酒店酒廊

  19 世紀中期跨國鐵路和郵輪的發展催生了大批酒店、旅館。在大西洋兩岸,上層階層和商人為度假或生意原因頻繁流動,為了取悦這些客人,應運而生的豪華酒店用各種藝術品、珠寶裝飾自己的酒廊,營造飲酒的氛圍。這些行為極大促進了雞尾酒的消費,酒店的酒廊成為賓客們放鬆自己,交換信息,結實名流的最佳場所。

  Hoffman House Bar, 紐約

  禁酒令之後的黃金時代

  在 1933 年,美國的禁酒令終於結束,人們得以正大光明的飲酒,雞尾酒酒廊成為重要的社交場所。酒店紛紛重新裝修,開闢出足夠的空間供人們會面。這些空間被特意營造成適宜飲酒不適合用餐的氛圍,擺上小桌子,用小盆的鮮花活躍環境,一切都為社交服務。五月花酒店的雞尾酒廊是當時(二戰前)典型的雞尾酒酒廊。

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Chez-Cup Cocktail Bar, 1930s

  家庭雞尾酒餐

  《廣告狂人》前兩季多次出現主人公 Don 的家庭宴會,還在一次宴會上教女兒調酒。這種中產階級的雞尾酒宴會和趴一度很流行。二戰之後,《廣告狂人》劇中的年代,請生意夥伴和老闆回家喝點雞尾酒,成為一種習慣。很多當時的電視劇、情景喜劇都有這種橋段。一個例子是家庭喜劇《I Love Lucy》,首播於 1951 年。當然,《廣告狂人》中雞尾酒不僅限於家庭餐,這部劇中幾乎凡社交必有雞尾酒。

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唐和斯特林,《廣告狂人》

  雞尾酒趴的時代

  接下來就不用多説了,雞尾酒趴的時代到來,雞尾酒趴成為近些年(前些年)人們追時尚,秀存在的最好方式。如《慾望都市》表現的那樣,這種社交方式不僅僅是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它就是生活本身。十九世紀的英國婦女以喝下午茶的方式社交,二十世紀末的都市動物則以雞尾酒社交。

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Kelly 和她的 Cosmopolitan,《慾望都市》

  在所有含酒精飲料中,雞尾酒應該是社交屬性最強的一款。人們來到酒吧,雞尾酒趴,俱樂部,來到“a space for seeing and being seen”。社交屬性,是雞尾酒的容身之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雞尾酒的核心文化到底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