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舉辦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274名新生一一上台
西湖大學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攝
“西湖大學立志成為一台人類文明的孵化器,為傑出的學者們提供進行思想碰撞、免除後顧之憂的寬容環境,治學育人。”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説,134位博士生導師,608位博士生,177位博士後,387位研究骨幹和科輔人員,171位行政服務人員,共1477位西湖人共同支撐着一百多個世界領先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實驗室,探索、攻堅一批人類面臨的科學難題。2017年4月起,西湖大學與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分別實施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採取跨學科聯合培養的模式展開博士研究生的遴選和培養。按計劃,2021年該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生將達1220人左右,2026年該校全日制學生規模將達5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本科生2000人)。
在開學典禮上,274名新生一一上台,接受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們贈送的禮物。施一公説:“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人類正在經歷着一場百年不遇的公共健康危機,超過2300萬人感染,逾80萬人罹難,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甚至人類文明的進程都遭遇直接挑戰。但新冠疫情絕不是人類面臨的唯一危機或最後難題,它只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又一次新的挑戰。放眼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災難性流失、瞬息萬變的緊張國際形勢,等等,都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我們正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想在變局中開新局,科學與技術的價值和力量日益顯現。”
施一公提及,疫情暴發之初,學校就設立專項基金,第一時間啓動了10餘項應急科研攻關。在學校先進的科研平台支持下,師生克服各種困難,日夜奮戰,為理解、抗擊新冠做出了重要貢獻。周強實驗室在2月初解析了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全長蛋白及其與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結合的空間三維結構,被《科學》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揭示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那一瞬間;其後,他又與陳薇團隊合作,解析了病毒表面S蛋白與中和抗體的結構,為開發新療法提供了線索;郭天南團隊在患者血清中找到了一系列可以有效幫助判斷病情、協助確定診療方案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2020級博士生許犁野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在報考西湖大學之前,他是布里斯托大學機器人專業碩士畢業生,並已被布里斯托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許犁野表示,他和布里斯托大學的導師、英國皇家工程院新興技術主席Jonathan Rossiter 教授已經在探討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偶爾聽到了施一公老師在闡述西湖大學辦學理念和方向後,決定回國報考西湖大學。
“讀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你的同齡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筆工資、第一幢房子、第一輛車子。而你除了日漸增高的髮際線、可能經歷的是第一次被拒稿、第二次被拒稿,第三十五次被拒稿,第不知多少次相親失敗。但是,作為西湖大學的博士生,你卻可能第一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與受體的複合物結構,第一次提出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新方法,第一次駕駛自己參與設計的載人深潛器航行在馬裏亞納海溝。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成為西湖大學四期的原因。”許犁野在發言中表示。
西湖大學今年是第四期招生,第一期學生將於今年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