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於孩子,都是認為不管多大還是自己的孩子,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為了孩子的成長,稱職的家長都需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需要避免打擊孩子的以下這五方面。
一、設立不適當的目標
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速度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從小一直遙遙領先,有的孩子則在某個階段受到激發,發展起來了。所以,當一個孩子基礎沒有打好,能力沒有開發出來時,突然給設定過高的目標,父母逼着,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作為父母,一定要保護孩子,不讓孩子經受不該經受的挫折!
家長千萬注意不要把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跟別的孩子有差距,慢慢讓孩子把該學的學完就可以了。家長為孩子設立不適當的目標,不懂孩子在同齡人中競爭策略,盲目要求孩子,這樣絕對不行!家長習慣性拿孩子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認為在激勵孩子,殊不知是傷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過多失敗的陰影
孩子在做體育運動、舞蹈動作時出現失誤,大家開始嘲笑,這種恥辱的感覺記住了。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可是一旦做關鍵動作時這種感覺就出現了,導致動作失衡,最後做壞了,結果大家又是一頓嘲笑。學習、考試都是這樣。就像台上講話,由於沒準備好,語無倫次,觀眾開始嘲笑。導致你可能特別敏感,把這種感覺記住了,可能導致一輩子都不再上講台説話,因為一站到台上,就會心跳,然後語無倫次。
如果孩子有過失敗的陰影,或者觀念中有上限,那麼就無法突破。一個小時記住30個單詞對一個孩子來説是很簡單的,可是如果他的觀念裏認為不可能,那麼他就真的無法記住。
三、消極情緒
當一個人極端消極時,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就極端消極,世界對他來説就太悲慘了!父母要教會孩子從良性的角度體會世界,從積極的角度看,永遠都有美好的東西存在,關鍵是觀察世界的角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人在風景中,感覺心曠神怡,心胸開闊;換個場景,在垃圾堆前,你感覺如何?道理完全是一樣的。父母要引發孩子的良性情緒,樂觀、向上、快樂、幸福、寧靜……人生來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
四、身體不健康
身體不健康會導致孩子在與其他孩子互動中,產生技不如人的感覺,也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可能使孩子找到做不好事情的客觀原因。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積極鍛鍊,堅持定期的運動。因為長期有規律的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強身健體,告別懶洋洋的學習狀態。孩子的日常運動可以是微微出汗的有氧運動為主,不是説讓孩子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跑個八百米或者一千米,選擇適當的慢跑、打羽毛球、踢毽子等是可以的。
五、過分保護孩子
過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自己實踐。自信心的最初建立是因為人感覺他可以做成一點好的事情。如果家長不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拿什麼建立自信心呢!
一位即將畢業某大學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績出類拔萃,被學校選送到美國某名牌大學進行深造。誰知該生一口回絕。拒絕的原因説來更令人難以置信:他不會做飯、不會買東西、不懂得如何與別人交往,也就是説,他根本沒辦法獨立生活。大學四年中,他的衣服鋪蓋是媽媽定期到學校來取回去清洗。
有的父母出於望子成龍之心,將子女活動的範圍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對子女實行了直接、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種清規戒律來約束孩子的意志行動,沒完沒了地糾正和指責,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父母需要明白,過分保護將嚴重干擾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後果。
父母需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自己思考,讓孩子自己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