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來上培訓課,我總是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期待孩子未來成長出哪些品格?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自信!緊接着馬上就會有不少父母説我的孩子太沒自信了,班上每次參加什麼比賽,哪怕是他的強項他都不想參加,怕自己比不過別人;有時候學一些新的技能或者興趣的時候,孩子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我不想學,這個太難啦“;讓孩子上台表演也表現得扭扭捏捏,不大方不自信,這可怎麼辦才好。
父母對自信如此看重,可見自信的品格在人的成長道路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位美國學者對全世界5000位成功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他們對成功的定義有三個標準,一是地位和社會影響,二是財富數量,三是人與計劃的和諧關係。因此,要想成功,至少需要具備非常自信等七項素質,有人説自信等於成功的一半。雖然有點誇張,但沒有自信,恐怕很難在任何方面有所突破。我們不指望孩子將來會成功,但一個自信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和挑戰,這也許是我們作為父母更願意看到的,也是父母對健康孩子心理的重要定義。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我們分享三點:
一、 一個有自信的孩子一定擁有高自尊。
自尊是我認為我好,而自信是我認為我行。一個孩子只有認為自己好的時候,才能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是低自尊的,那這樣的孩子肯定沒有自信。所以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有高自尊的孩子才可能有自信,要讓孩子有自信心,首先就要讓他有自尊。但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損害孩子自尊是行為:
1、 當眾辱罵孩子
上次在遊樂場門口,一個爸爸指着孩子的鼻子大罵:“誰讓你要帶這個玩具進遊樂場的,這下好了吧,被別人弄壞了,看你怎麼辦?是不是你沒事找事兒!……”大罵了有十多分鐘,這十多分鐘裏我都替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安。這種大庭廣眾教訓孩子的行為,只是大人在向眾人展示:我在教育我的孩子!而對孩子來説簡直就是踐踏他自尊的殘忍行為,長久下去孩子有什麼高自尊而言,只會越來越自卑。
2、 專挑毛病永遠看不到孩子的優點
用二八定律來分析一個人的優缺點,其實優點往往是有八成的,而缺點只佔了二層,但是我們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加“完美 ”、“優秀”往往只在這二層裏面去要求孩子,去提醒孩子們要改正。長久下來不但掩蓋了孩子本來的優點和特色,無形中還放大了孩子的缺點,孩子的自我認知裏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只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夠優秀的。自卑的心理立刻就產生了。
3、 不斷的去比較
“看你們班有5個100分,你這99分也就第六名,不算高。”“
“看嘛,你的發小鋼琴都過了多少級了,你們同時學的你現在一首曲子彈下來都費勁兒”
“暑假裏就知道玩,看看你同學上完培訓班成績都進步很大”
比較的結果就是讓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永遠有比他更好的人在等着他,這不會讓孩子虛心,只會讓孩子沒自信,更別提看到自己優點,他們會覺得就算努力了也依然夠不着父母的標準。
那麼,避開上面三個雷區,做到無條件的愛和客觀評價孩子是事幫助孩子建立自尊的一個基本態度。自尊是兒童自我發展評價道一定階段的產物,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首先一定是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認為自己是好的,優秀的,可愛的等等。慢慢的才會來源於同伴,周圍人,老師,同學等等。當這些外部評價轉化為自我評價的時候,也就是當他轉化為自評,自尊才真正建立。
比如摔跤吧爸爸女主角在最後的時刻沒有聽從教練的讓她避讓的指令,而是採用了主動進攻的戰略,最後並獲得了勝利。這是源自於她的爸爸對她始終對無條件的信任和客觀的評價,讓她在關鍵的時候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自信的判斷,從而可以採取這樣的決定。所以孩子最初的自尊建立一定是父母給的,有了高自尊才有後來的自信。
二、成長路上有成功的經驗並有積極的歸因
孩子兩歲左右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的時候,就開始期待成功了,他們出現的各種挑戰行為如果父母可以給他們充分的探索和保護,並且為他們主動嘗試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他們來説就是獲得人生的第一桶自信。
我們特別能看到兩三歲的孩子做成一點點事情的時候,那種勇氣和自信滿滿的樣子。這會讓他們未來開始跟小夥伴、老師、更多的人去接觸的時候,更願意去探索和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我們就要引導他們不斷累積“成功”的經驗和體驗,讓他們願意去做更多的嘗試和探索,這樣的動力帶來的成功體驗會更持久和強烈。
儘管也可能會有失敗,但同時給正確的歸因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很重要的步驟。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選取了兩組3歲以上的孩子分配相同的任務,一組被成功歸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另外一組被歸因為天資聰明。結果當他們到7歲的時候,被誇努力的孩子比被誇聰明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態度。而追蹤到10年之後,被誇努力的孩子表現出更強的抗挫能力,更好的適應能力,更健康的積極心態。被誇聰明的孩子更容易因為失敗而灰心喪氣或者大發雷霆。
這個追蹤看的出來其實孩子本身不怕失敗,而是我們大人的引導才導致孩子對失敗有了不同對解讀。那麼讓孩子不斷從成功中獲得體驗,從中失敗中積累經驗和合理歸因,自信也會滿滿建立。
三、 孩子合理的自我綁定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認為這是我做的一件成功的事情,如果沒有我,這件事或許不會成功,這樣想孩子個體的價值感才會體現。但實際中家長總是會忽略這個重要性。
1、 要麼打擊打壓,過度謙虛
就有父母常聊天到,孩子這次考第一全部因為別人發揮不好,或者孩子剛有點進步,爸爸媽媽馬上就跟着説:“千萬不要驕傲,不能鬆懈,一不留神就會掉下來了。”
其實孩子的進步是通過孩子努力得到的,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很中肯的去肯定孩子,併為他的進步喜悦,那麼孩子會對自己做這件事充滿了信心。
2、 不幫孩子包辦做事
要創造讓孩子獨自取得成功的機會,不要總是幫助他們做事情。其實孩子做得好不好一開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做了才能有體驗,才能有自信,並給予適當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哪裏做得好。這跟我們成人的體驗感是一樣的,一個長久不做事或者沒有做成事的人,他們對自我的評價是很低的,也完全沒有信心的,所以做任何其他的事同樣也是缺乏自信,毫無頭緒。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生活細節處處可循,讓他有高自尊、客觀的自我評價和歸因,並且將成功的因素做自我綁定,那麼孩子一定可以表現出自信滿滿的樣子,而這樣的勇氣事我們做父母很願意看到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