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才“強磁場”

日前,上海市崇明區人社局發佈崇明區2020年第一批特殊人才引進落户公示名單,李佳琦在列,申報單位為李佳琦擔任大股東的公司。這幾年,城市間“搶人大戰”風起雲湧,“送户口”已是常規操作了。但“直播一哥”李佳琦作為特殊人才被引進落户,還是給公眾帶來不小震撼。網絡主播跟特殊人才掛鈎,打破了“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在人才評價標準中,最核心的不再是學歷學位,而是社會認同及城市貢獻。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關係,就是共同成長、互相成就。讓人才噴薄而出、紮根城市,光“識才”“搶才”還不夠,還要“育才”“留才”。

打開大門“吸”人才。“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只有政策“陽光雨露”灑在合適的場域,激發人才與生俱來的創新性、創造性,方能讓他們出其力、盡其才、建其功,帶來更多可能並支持城市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日前上海各區出台招錄儲備計劃,形成引才機制吸引一大批高校人才。及時梳理發佈人才政策,要做到人才政策“一紙化”;完善服務窗口、服務項目,做到政策兑現“一站式”,實行定人、定責、定時服務,做到服務落實“一對一”。同時,要根據發展需要,持續更新和完善引才措施,下大力氣拆除人才引進的“圍牆”,有針對性地打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施更加積極、 更加開放、 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以完備的政策體系促進更大力度的引才。

搭建平台“育”人才。“致治之要,以育才為先。”要讓人才強起來,才能發揮人才最大效力。創立“理想灣”、搭建“避風港”等鍛鍊平台,加大對人才幹部的培養選拔力度,進一步優化人才幹部的結構,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切實增強人才隊伍的整體活力。要堅持“術業專攻”,以服務發展為導向,根據人才各自的特點與專長,分門別類搭好“舞台”,把改革發展最前沿和基層工作第一線,作為廣大人才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讓人才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經歷風雨、增長才幹、建功立業。大力開展“人才升級”培訓工程,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通過傳幫帶、現場教學、實踐操作等方式培育一批專業專技的實用人才。同時,要完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提高評價質量和公信力,保障人才合法權益,真正讓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

創造環境“留”人才。“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要留才,就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環境,服務是關鍵。古往今來,會用人、善用人是一個優秀的執政者共同的特點。沒有良好的服務環境,人才引來也留不住,留住也用不好。地方和企業要健全工作機制,增強服務意識,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地方和企業發展中來,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建立完善人才服務機制,重點是大力營造有利於人才健康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人文環境、工作環境。要搭建發展平台,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為人才發揮作用創建載體,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開闢“快車道”;要改進服務手段,針對各類人才特別是高精尖缺人才開展“管家式”“保姆式”服務,減少人才引進、流動、創業中的各種阻力,及時解決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處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最後一公里”問題,不斷提升人才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從而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人才興,則事業興,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搶佔競爭高地,為加快創新活力之城建設、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發展新奇蹟提供堅強可靠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來源:安亭鎮萬璐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0 字。

轉載請註明: 凝聚人才“強磁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