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作為兒童科學啓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對於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等的鍛鍊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素質教育這幾年才開始重視,但很多家長依然不把科學教育當回事。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美國教育中對於科學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從幼兒園開始就有科學課,小學更是要重點學習,那麼美國小學是如何上“科學課”?值得中國的孩子借鑑。
從小上科學課和不上科學課孩子之間的區別
根據研究表明,6-12歲的小學生,大腦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間段的腦重量接近成年人的腦重,這有利於腦神經細胞的快速增長,同時也是記憶力、學習的黃金時期。從小開始上科學課,能夠讓孩子養成思考探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伴隨終生的科學思維。
根據相關研究統計,未來接近一半的事業都會與科學、技術、工程等有關,而我國的科學等課程的相關教育還不足10%。科學課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是一個綜合型的學科,從小就上科學課程的孩子,有利於增加他的見識與動手操作能力,而綜合型人才才能贏在未來。
胡燕翔在《科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文中,提出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做到耐心專注,而科學課通過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對問題進行分析,能夠彌補他們在認知上的不足,這可以為未來孩子的終生學習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礎。《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上科學課的學生因為親自經歷過科學探究問題的一系列過程,通過自己動手,探究知識,才會有一個良好的科學素養。科學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發展,這是沒有上過科學課的孩子所不能比的。
一、科學課佔比很大
在美國的小學,孩子們主要有四門課:語、數、外、科學。其中,科學課是美國學校非常重要的學科,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專家陳丁鴻曾經在網上與大家分享過他兒子小學時的課程表,美國小學從週一到週六每天都會有科學課,課程的難度也會隨着年級的升高而不斷加深。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具備科學素養的美國孩子數量要比中國的孩子高34%,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二、包括的科學領域比較廣
科學課作為最重要的學科,包含的知識面非常廣,例如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科學以及太空技術等。科學領域廣,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也讓美國的小學生眼界更加開闊,知識儲備量大,中國的學生從初中開始才接觸物理、化學、地理這些科目,而美國的小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開始學習並動手試驗了,所他們美國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孩子。
三、讓孩子發現問題、進行研究、經過頭腦風暴,找到解決方法
美國小學的科學課除了瞭解書本上的知識,更加重視的思考與動手的過程。他們的課程設計主要以問答為主,教材中會根據不同的故事情景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學生在上課時可以提出任何的問題,不需要得到老師的許可以後再發言,同時也會採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扮演科學家,發現問題,大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後,進行試驗研究,最終找出解決辦法。
四、有趣的科普書籍
不同於中國的科普書籍,美國的科普書籍更加的通俗易懂,用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去解釋問題的答案,更有利於孩子的理解;故事性更強,畫面感也更好,美國的科普書籍總會以生活中的故事為開始,語言生動,而且貼近生活,用講故事的方式會讓孩子願意走進科學,相信科學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