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害怕困難,不喜歡動腦筋。父母應該明白這三點,並開出正確的藥

現如今很多小孩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甚至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導致這些小孩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遇事只會逃避,不愛動腦,等着父母解決。小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還可以理解,長大後還這樣,難免會覺得自己家小孩有點懦弱,小編認為可以從這三點去分析,然後對症下藥。

1、 當孩子們遇到一些困難時,如果他們真的感到困難,他們應該同情他們。移情,也就是移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答案,認可他的觀點和評論。這對父母來説並不容易,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忍不住嘮叨。但此時的評論毫無用處。比如,當我女兒覺得很難相處的時候,我會坐在她身邊默默陪她,讓她感受到我的陪伴,但我什麼也不説,因為那時你什麼都聽不到,你説不重要也沒關係,但跟她有關,對她很重要,所以你説得越多,她越覺得自己不明白。看看孩子的情緒,然後試着和孩子溝通,和他聯繫。那麼什麼是聯繫?例如,一個男人掉進了地上的一個洞裏,他在底部喊道:“我被困住了。這裏太黑了。“我受不了恐懼。”你看到了,就爬了下來。你對他説,“這裏真的很黑很可怕,但我和你在一起,我和你在一起。我知道下面是什麼。你不是一個人。”這是連接。真正的聯繫是你可以一起感受孩子的想法和情緒。那麼家長該怎麼説呢?你得説,“寶貝,我知道這對你來説真的很難。”想辦法讓孩子們從這種情緒中走出來,然後試着找到一種共同的方式。

二、如果家長也應付不了這些難題,那就可以看看是不是要請個家教或者報個輔導班,問題並不一定是真的難,而是孩子心裏有恐懼,不敢去克服這些。就像很多家長怕黑怕水,怕一些動物,並不一定是這些東西本身有多可怕,而是因為對它的認知不足或者曾有過不好的經歷經驗。首先我們來説認知,比如有些孩子見到蟲子就會尖叫,那是因為小的時候媽媽見到蟲子就尖叫,導致他以為蟲子很可怕。具體到學習上也是,家長總跟孩子説,數學很難,要好好學數學,這個很難,你要注意,孩子就會被嚇到。

他一到數學這門功課,或者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就不敢去解決,比如曾經因為做不出來受到了責難,被老師批評了,或者被家長説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做不出,就會一直陷在那情緒裏,不敢去面對這些。孩子做題的時候卡住了,家長就可以引導他,把某一道題或者幾道題做出來。當孩子真正做到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就會提升。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可題時,他就去嘗試了。他嘗試得越多,越做越好的時候,就不會再去畏難。

三、孩子的畏難情緒並不是真的難,有時是因為孩子有枴杖。這個枴杖,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給他請輔導老師。比如很多孩子從小就有家長陪學,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就在旁邊,哪個字不認識,家長隨口一説,他就得到了。遇到不會的題,孩子一歪頭,家長就把答案給他了,孩子就覺得這個容易。所以他就不愛動腦,總想跟家長要答案。如果你的孩子還小,才剛開始陪學,你就要注意不能總是給他答案,而是要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逐漸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學會及時抽身。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成績會下滑,因為離開了你的幫助,這時候你要狠心,另一方面也要學會接納,允許他成因為孩子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你不放手,那孩子的學習永遠都會脱離不了你這個枴杖。另ー方面也要會相信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有無限潛能的,當你不在他身邊替他解決的時候,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潛能就會釋放出來,他會做得更好,所以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不愛動腦,家長應該從這幾方面去應對要分清孩子是哪種情況。

首先要分清孩子是真正的難還是有依賴,如果孩子覺得真的難就要有同理心,跟孩子的內心產生連接,認可他並且理解他,然後幫助孩子找方法,如果孩子是因為內心恐懼,在學習上有過不太好的經歷,受過挫折或打壓,就要幫助他建立自信心,讓他感受到解決困難的成就感。而如果孩子是因為有依賴,就需要家長及時的抽身,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回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4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們害怕困難,不喜歡動腦筋。父母應該明白這三點,並開出正確的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