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秘密立儲制度,這是由清朝雍正皇帝所創,但秘密立儲的很多基本原則,其實是康熙皇帝所制定,可以説雍正是將康熙的立儲制度繼承並加以改進,創造出一個完善的秘密立儲制度。
康熙早年為立儲操碎了心,他很早就立兒子胤礽為皇太子,從小就重點培養,但可能是因為過於溺愛,胤礽長大後非常不爭氣,他的人格品行完全不適合做一國之君。康熙曾兩度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這讓儲君人選出現了極大變數,後來更是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亂局。
公元1717 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這一年康熙病得很嚴重,他也開始重新考慮立儲問題。經過反覆商討和思考,他最終確定了立儲的基本原則:第一,立儲完全由皇帝一人決定,其他人無權干涉;第二,立儲的相關事宜和儲君人選需要嚴格保密,不對外公開;第三,選擇具有賢德品行的皇子作為繼任者,品行差的,特別是不忠不孝者,不能成為儲君人選。
康熙在臨終前,親自在詔書上寫下了繼任者的名字,然後秘密藏了起來。但康熙的立儲制度有很多漏洞,比如雍正繼位就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到底是不是合法繼位。所以,雍正登基之後,就開始完善秘密立儲制度。
雍正對立儲的改變首先就是完全私密化,皇帝不與任何人商量討論立儲問題,全部一人做決定。其次就是立儲形式更加神秘化,雍正將儲君的名字提前寫在聖旨上,然後裝在一個密匣子裏,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為了保險起見,雍正又另外寫了一份一模一樣的聖旨,由自己親自保管。這就是一式兩份,雙保障,以防有人徇私舞弊。在皇帝駕崩後,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同時取出,然後當眾共同拆封,對照無誤後就開始宣讀由誰來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