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為何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雖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壤之別。1601年,努爾哈赤將其部分為了四旗。自努爾哈赤統一女貞各部,他開始將其部分為四旗,後改為八旗。再到之後建立金國,便樹立起了正規的八旗制度,後也成為了清代軍事的核心力量。
後來又吸納漢人入伍,這部分士兵稱為''漢兵'',也有一種説法叫綠營兵。這兩個兵種,都是清朝的正規兵種,但八旗兵的地位要比漢兵的地位高。
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軍隊之後不斷吸入漢人,成為漢兵,也可叫綠營兵,但是八旗始終比漢兵地位高。而這兩種兵胸前寫的都是''兵''子,設為正規軍。但是,隨着清朝各種戰事的吃緊,正規軍的戰鬥力的弱勢逐漸顯露了出來。按定製:八旗兵大部分衞戌京師,為國家精鋭部隊,掌管京師安全;綠營兵則遍佈全國各地,數量要比八旗兵多幾倍乃至幾十倍。
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於是,在雍正、乾隆時期,若是八旗和綠營兵皆不足用時,他們便會就地取材,招募許多當地的青壯年作為臨時的軍隊,在戰事結束之後,便立即解散,他們並不是國家的正規軍,他們的胸前就印着''勇''字。不過,他們當中若是作戰實力特別棒的也會被留下來。''兵''和''勇''很難説誰強誰弱,在清朝前期的時候,滿八旗的士兵鬥志昂揚,剛剛建立王朝,所以戰鬥力比較強,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這些滿八旗的士兵,只知道安圖享樂,所以戰鬥力已經不足''勇''了。
再到後來,清末太平天國之時,曾國藩也曾用這種方法招募''勇''兵。這兩種兵種,其實無非一個是國家正式編制的軍人,而另一個是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兵,但是這兩者的作戰實力可不相上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76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軍人胸前的字,為何有''兵''和''勇''之分古人真厲害 - 楠木軒